呂菊蘭
【摘要】我國的歷史文化較為悠久,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文化不斷的涌入我國,影響著年輕人的思想意識,使年輕人被外來的文化所吸引,使我國傳統文化正在逐漸的消退。故而,我們應該重視我國的傳統文化,重視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使其能夠發揚光大,為我們生活、學習、教學、工作所運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的融入我國傳統文化,對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一定的幫助,使小學生在傳統文化的感染下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能夠積極有效的學習語文知識內容。因此,本文著重分析傳統文化的概念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并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
【關鍵詞】滲透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66-01
一、傳統文化的概念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我國傳統文化是各個民族歷史的思想觀念與文化的體現,其反映我國民族風貌、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我國先輩們為我們創造的,能夠促進我國世世代代的發展。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悠久、民族特色、傳統優良的文化,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結晶。除儒家學派這個核心文化之外,還包括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我國傳統文化是先輩們幾千年智慧、經驗的結晶,其核心文化是思想道德教育。小學生對周邊事物正處于好奇、學習階段,教師應該適當的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讓小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情況下對我國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認知,而且能夠有效的吸引小學生進行聽課教學,使小學生在探究知識的情況下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從而樹立小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很少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只是一味的按照語文教材要求來為小學生授課。而從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部分教師雖然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對小學生的重要性,但由于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認識不足,從而使小學生失去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
(一)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
我國漢字是表意文字,是我國文化的活化石,承載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底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將傳統文化有效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是有必要的。然而,對于小學生識字而言,由于自身的知識所限,對于一些簡單的漢字也很難進行記憶,就算是記住了也會很快忘記。因此,教師若能夠結合漢字所涵蓋的典故,從漢字的本身蘊含的文化進行教學,教師應該有步驟、有計劃的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讓小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理解漢字本身的意義,了解漢字與傳統文化的相連性,使小學生能夠加深對漢字的記憶。例如在學習漢字“虹”字時,根據漢字的結構我們能夠看出,“虹”應該與“蟲”或是“動物”具有相連性,但根據常識我們知道“虹”字與“彩虹”有關,是一種自然現象,與“蟲”字沒有關聯,它是與“顏色”有關,如果這樣講解小學生就容易把“虹”字當成“紅”字來認識的,同樣在書寫中也會出現錯誤。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傳統文化來為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教師可以從“虹”字偏旁“蟲”入手,為小學生講解虹是雨后出現的一種自然景象,古代的人一般將“虹”看作能夠呼風喚雨的龍,而“蟲”字古代人一般用它比作昆蟲、蛇、龍,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小學生充分的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聽取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講解,并且使小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深入的記憶。
(二)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
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是典型的傳統文化,好多古詩文在言語、韻味、情節中對于小學生的審美培養具有一定的幫助。然而,傳統文化的厚重,時代的不同會使一些美好的古詩文語句顯得深奧,不容易讀懂,尤其是小學生很難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來啟發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采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使古詩文能夠便于理解,使小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能夠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對知識的重要性,從而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具有歷史悠久、民族特色、傳統優良的文化,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結晶。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知識內容合理地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教學中,使小學生能夠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認知,從而能夠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牛樹林.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類選文的編排與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7(35):53-55.
[2]李開生.語文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J].漢字文化,2017(2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