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輝
【摘要】巧妙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可以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敏捷性,使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和發展。
【關鍵詞】對比 數學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44-01 一、巧用對比,提高小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為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概念、公式、定律等問題中的一般規律和本質屬性,巧用對比的方法進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層次的引導,使學生在新鮮、有趣、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思維的靈活性得到培養。
例如,教學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減法的性質》一課:李叔叔外出旅行時帶了一本共234頁的《全國各地景區導讀》一書,昨天看了66頁,今天又看了34頁。還剩多少頁沒看?
學生出現了三種計算方法,我讓他們一一板書在黑板上,并讓他們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方法一:234-66-34=168-34=134
方法二:234-(66+34)=234-100=134
方法三:234-34-66=200-66=134
引導比較:你們從這三位同學的列式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討論得出:a-b-c=a-(b+c)或a-b-c=a-c-b
加深理解:大家在解題時要先通過觀察、比較,根據具體的數據特點,選擇更簡便的計算方法。
靈活運用:528-53-47 528-167-128 528-(28+89)
二、巧用對比,提高小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巧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重組和轉移,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新內容能提出自己獨特的新的解題規律和認知,從而加強小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完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雞兔同籠問題》后有這樣一道思考題:100個和尚吃100個饅頭,大和尚一人吃3個,小和尚三人吃1個,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大部分學生嘗試用“雞兔同籠法”進行計算:
假設100人全是大和尚,可是當算到每個小和尚多算了3-個饅頭這一步時,學生不會算了,因為四年級學生還沒有學習有關分數計算的知識,后面的分數除法就更不會算了。
如果引導學生運用方程知識來解答也是不可能,因為方程知識要在五年級才有學習。怎么辦呢?這時我就巧妙地運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
100個和尚吃100個饅頭——平均1個和尚吃1個饅頭;
大和尚一人吃3個,小和尚三人吃1個——平均也是1個和尚吃1個饅頭。
通過比較后,引導學生把一個大和尚與三個小和尚編為一組,這樣每組的四個和尚剛好吃4個饅頭(即平均1個和尚吃1個饅頭)。
通過這樣的對比以后學生不難發現:100個和尚總共可以分為100÷(3+1)=25組。
因為每組里面有一個大和尚,所以大和尚共有25×1=25個。
又因為每組里面有三個小和尚,所以小和尚共有25×3=75個。
三、巧用對比,提高小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注重把所有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轉換作為一種技能進行強化訓練。
例如,在教學新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之后,有這樣一道練習題:畫一畫,算一算,你發現了什么?(P69 練習十六第4題)
(1)思考:我們已經有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和在“求四邊形的內角和”時是通過轉化成三角形來求的知識經驗了。哪多邊形的內角和能不能也轉換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三角形來求呢?
(2)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多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引出對角線,可以把多邊形分割成幾個三角形。
(3)通過學生畫一畫可知:四邊形可以分割成2個三角形;五邊形可以分割成3個三角形;六邊形可以分割成4個三角形;七邊形可以分割成5個三角形……
(4)再利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可以算出:四邊形的內角和是180°×2=360°;五邊形的內角和是180°×3=540°;六邊形的內角和是180°×4=720°;七邊形的內角和是180°×5=900°……
(5)通過分析比較多邊形的邊數與所分割成的三角形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發現,所分割成的三角形的個數總是比多邊形的邊數少2,最后討論歸納得出:多邊形的內角和=180°×(n-2)。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巧妙對比,使學生在聯系實際的探索活動中不斷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使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