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引娣
【摘要】數學的學習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其他科目相連接的。在教育的發展中,遷移能力一直都是學者關注的重點。遷移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將多種知識進行融合,將各科知識進行橫向關聯,而且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筆者根據相關資料,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 遷移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58-02
數學的教學是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的,而學生要想學好數學,也需要將多種科目的知識進行融合,將其它科目的知識遷移到數學學習中,通過知識的融合來解決數學問題。因此,為了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就必須要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而教師可以通過打造一個良好的數學教學環境,通過對各學科之間的有效連接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水平,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1.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的必要性
1.1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遷移能力的培養能夠將其它科目的知識以及生活中的知識帶入到數學課堂中,這種其它科目與數學學習的橫向關聯能夠極大的豐富數學教學的內容,讓數學教學不再是單單的局限在數學這一個點上,而是輻射到其他的知識點,讓教學更具吸引力。教師以學生的主觀感受為出發點,不再是局限在單一的、狹窄的書面教學模式中,而是利用多元的教學來進行課堂的重建,通過這種開放的模式來進行教學水平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在這種遷移能力的培養中提高學習興趣,自發自主的去進行學習和探索[1]。
1.2 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降低數學學習難度
數學學習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難度,如果學生僅僅是利用單純的數學知識來進行解題,一來較為枯燥,二來也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而知識的遷移能夠讓學生在解題中融合其他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其它的知識來進行解題,這種模式相比于書面教學會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能夠提高小學生對數學公式的應用能力,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真正的掌握小學數學的知識點,提升自身的數學學習水平[2]。
2.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措施
2.1 將數學教學與其他科目連接,為學生的知識遷移打下基礎
教師要將數學這一課程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進行梳理,讓其融入到其他課程,與整個教學體系聯系起來,以此來構建更為科學更為立體的數學課堂,讓學科之間的橫向關聯。數學教學不是獨立的,教師需要讓數學教學用更加兼容的理念橫向擴展,通過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橫向關聯來進行一個更具深度,更具廣度,更具內涵的生態圈的構建。讓各學科之間緊密的結合起來,通過這種兼容并包,生態鏈接的模式來進行新的教學目標的確立,進行新的生態教學體系的構建,為學生的知識遷移打下基礎,切實的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2.2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遷移能力的培養主體是學生,為了能夠切實的進行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就必須要讓數學教學做好重心的轉移,通過對學生地位的加強來進行教學體系的重構。在進行數學教學時,要清楚學生的動態,了解學生的知識構架。讓數學教學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更加具有立體性和綜合性。將學生作為教學生態的中心,建立學生與學科之間的和諧生態鏈接。通過對學生知識構架的理解以及學習狀況的了解來切實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因材施教[3]。
2.3創設情境,未遷移提供介質
遷移必須要有具體的情境,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因此遷移必須要化抽象為具體,沒有具體的情境,遷移則成了 “無本之木”,沒有化抽象為具體,遷移就成了 “無源之水”,只有把抽象的概念與原理應用到具體的實例中,并與具體情景相結合,才能產生積極遷移。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鍛煉其遷移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結語
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水平得到質的提升,我們就必須要重視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就需要進行各學科之間的橫向關聯和生態鏈接,讓數學教學不再是單一的,獨立的,而是與其他科目融合發展的,通過這種多種知識的連接與遷移來切實的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萬明.在生物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J].生物學通報,2017,47(04):36-39.
[2]王昱灃,陸兆新,史秋峰. 專業選修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專業知識遷移能力的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6(05):58-60+79.
[3]姚長佳.小學遷移能力的結構因子與培育方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1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