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摘要】《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明確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小組合作一種互助交流、共同成長、提高成績、鍛煉能力的學習形式。我區在“DJP”教學模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并結合“生本教育”的合作學習已深得師生的喜愛。通過近年的小組合作的教育教學嘗試發現小組合作學生期望值高,小組合作讓學生展示自我風采改變學習角色,小組合作構建合作交流平臺提高自身能力,小組合作大面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小組合作 激活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00-02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協作性強、參與面廣、“零距離教與學”的互助學習形式,既能使學生輕松掌握文化知識,又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組織、講解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當代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合作意識與創新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采取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學生學會與別人合作的方法,互教互學互幫互助,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一、小組合作是學生非常期望的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近年來,我區提倡“DJP”教學模式下以學案為載體的“導講評”,“DJP”教學是在學生利用學案的引導和幫助,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內容,建構知識意義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講解、評價,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及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能力,并結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合作學習讓學生如魚得水。如果在課堂中,要面向每個學生作講解,很難做到這個要求。我經常觀察周圍的同學特別要好,喜歡下課時聚在一起交流、說笑,其實這就是所謂的小群體。因此,必須得發揮班上的小群體這一特點,使小群體成為學生合作小組。小組學習能使小組學生感受到親切、心情愉快,學習起來也特別認真有勁。
二、小組合作讓學生主動展示自我風采,改變了學習角色
“DJP”教學合作學習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再像傳統教學所強調的那樣,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得到體現,學生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疲于應付,難以達成在身心方面的和諧發展。合作學習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了生生之間的互動,把“導”與“演”進行了分離與分工,要求教師當好“導演”,為學生搭好“舞臺”,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了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三、小組合作構建合作交往平臺,提高了自身能力
學生在學校學習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技能,提高數學能力,不僅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形成數學能力,提高數學水平。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互助學習,親自體驗認知的過程,從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與交流,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與人對話。小組合作為學生搭建起一個展示自我、合作交往的平臺。也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體驗成功、體驗挫折、體驗探索、體驗生活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交往、滿足與發展。同時學生明白成功靠集體力量獲得成功,靠齊心協力換來成功,靠需要付出汗水和辛勞取得成功,增強了學生集體精神的培養,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和勇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組織和講解能力。
四、小組合作提高了我班各科最低分和最高分,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組織和講解能力,也改變了學生的學業水平。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小測驗中也體現了團隊精神的力量,在數學教學中我班每周有一個階段性小測驗,算出各個小組的平均分,平均分在全班第一名加10分,第二名加9.5分,第三名加9分,第四名加8.5分,第五名加8分,第六名的加7.5分,下次小測驗時對比上次的小測驗,每提升一名另加1分,學生非常在乎這個得分,每次小測驗完后,小組同學主動相互幫助,一幫一,二幫一,或者三幫一。都非常希望自己小組有很大的進步。這樣在每次區上質量監測下來,我班最低分至少提高20分,我班的最高分有了滿分,還不只一個,且高分人數更多了。最低分和最高分的提高歸功于小組里的互幫、互助,和個人的講解。
我們要很好地利用DJP教學,以導學案載體,充分發揮學案的引導作用,發揮小組合作學習講解和多元評價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與互助,學校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基本的合作方式。合作、互助真正體現了師生的教學和諧統一,學生之間合作與競爭的統一,有利于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每個學生素質的全面健康發展,還有利于社會的和諧進步。
參考文獻:
[1]王富英,王新民,譚竹.DJP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J].中國數學教育,2009(7-8):P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