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郁琨 范克危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特點,對目前《運籌學》課程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教學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運籌學 物流管理專業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F25-4;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244-02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化以及世界范圍內服務經濟的發展,物流業作為一個新興服務行業,正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在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產業對物流管理的要求不斷提升,對優秀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要求管理人員能夠對“其中的物料流、人員流、信息流和能量流進行科學地計劃、調節與控制,努力創造最大時間與空間效益”。運籌學便是能很好解決上述問題的一門應用科學,它“是應用分析、試驗、量化的方法,對經濟管理系統中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進行統籌安排,為決策者提供有依據的最優方案,以實現最有效的管理。”
鑒于運籌學在物流管理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國內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均將《運籌學》設置為物流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本文作者來自蘇州科技大學,承擔該校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運籌學》課程的教學任務。文章主要針對商學院物流專業特點,對《運籌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索,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教學意見與建議。
二、物流專業《運籌學》教學現狀
(一)教學內容——內容選取不合理,未能體現物流專業特色
運籌學分支多,涵蓋范圍廣;而有限教學課時的實際情況,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囊括所有內容。如何取舍,是制定《運籌學》教學內容的一大難題。目前各高校通行做法是,根據授課專業特色,有側重地選擇教學內容。但由于師資有限,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學院或商學院會對本學院的多個專業,如工商管理、營銷、物流管理等專業,統一開設《運籌學》課程,統一訂制教學大綱。因此,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需要綜合考慮各個專業的特色與需求,希望能面面俱到,但最終往往是顧此失彼,更是無法突出物流專業的特色。此外,部分教師在進行《運籌學》的教學時,往往是側重于易學、易講的內容,遇到晦澀、難懂的部分一帶而過。長此以往,根據專業特色制定《運籌學》教學內容的方式只能成為我們的美好愿望。
(二)教學重點——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際應用
運籌學是應用數學的一門分支,其理論方法多基于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專業數學知識。我國目前從事《運籌學》教學的教師大都是數學專業出身。多年的數學素質的培養,使得這些數學出身的授課教師具有較強的理論推導和邏輯分析能力,但也缺少物流管理的實際經驗。因此,相當一部分授課教師不自覺地將《運籌學》當作一門數學理論課程來講,把授課重點放在運籌學的理論推導、邏輯分析以及模型的復雜算法和解題技巧上,忽視了運籌學的實際應用,以及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作為授課對象的物流專業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文科背景,其數學知識基礎較為薄弱,邏輯思維能力較差。當他們面對老師講解大量數學概念、推導復雜的理論公式與計算過程時,大都難以理解,甚至感覺是在“聽天書”;由此產生的畏懼心理,導致他們逐漸厭倦運籌學;師生之間沒有互動,老師缺乏激情講課,學生缺乏興趣學習。
(三)教學方法——方法不科學,手段不靈活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進行《運籌學》教學時,仍采取的是“教師臺上講,學生堂下聽”的單一方式,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僅限于偶爾的課堂問答。這種傳統教學方法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是行之有效的,這也正是授課教師為何重視運籌學理論教學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流專業學生學習《運籌學》的主要目的,是能夠靈活運用運籌學工具有效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如何推導定理、手工計算結果等內容。讓學生掌握分析實際案例,建立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軟件快速求解的能力,是要在師生之間不斷討論磨合中逐漸培養而成,是需要教師不斷鼓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而成。可見,當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實現這一目的,甚至會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
三、物流專業《運籌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一)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特色,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由于不同專業背景和不同辦學層次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各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物流管理專業,也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對《運籌學》教學內容的選擇,難易程度的設定以及教學重點的安排等方面,各高校需要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以實現“量身定做,因材施教”的目標。正如我們在引言中所述,運籌學與物流管理之間關系緊密,互相滲透,交叉發展。我們應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以物流作業或管理中的實際案例為引線,導出與之相關的運籌學知識體系;重點介紹如何用簡潔的數學語言去表示復雜的實際條件,如何將實際問題構建成抽象的數學模型,如何從不同的數學模型中整體概括出統一結構,由此引導出運籌學的各類分支。例如,我們根據物流運作中經典的“運輸問題”、“選址問題”、“車輛調配問題”以及“人員指派問題”等問題,建立抽象的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將其歸納為在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按某一衡量指標來尋求最優方案的問題,引出運籌學中的“規劃論”這一分支。再如,我們由貨運碼頭的泊位設計和裝卸設備數量問題引出排隊論;由企業產品或原材料的庫存問題引出存儲論;如何在爭奪市場份額的競爭中,尋求最優策略,由此引出博弈論……在如此有目的性的引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調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運籌學處理實際問題的強大能力,更是讓學生了解到運籌學的實用性,在未來工作中的有用性。
(二)明確教學重點,強調課程實用性
目前部分高校的《運籌學》教學進入一個誤區,就是將《運籌學》當作一門數學專業課程來上,授課教師在臺上理論推導揮灑如雨,學生在堂下聽得云里霧里。因此,授課教師應明確運籌學教學重點,以“掌握概念、介紹原理、淡化理論、強化應用、突出能力”為教學目的,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強調運籌學課程的應用性與實用性。在此教學目的的指導下,授課教師應盡量減少純數學的理論推導和嚴格的數學證明;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在不斷的問答中,逐步引導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這不僅讓學生了解多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同時,為了強調運籌學的實用性,授課教師應提高自身教學素養,緊跟時代潮流,將運籌學的各知識點與當下流行物流運作問題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現今最為流行的共享經濟概念,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將網約車推到了風口浪尖,在短短幾年間迅速火爆起來。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如何合理配置資源,在決定各城市間投放車輛數,制定營銷策略等眾多策略中尋找最優策略,成為各平臺急需解決的問題,而運籌學的對策論便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在網約車平臺內部,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如用車高峰時段、惡劣天氣時段等,合理調整用車價格,實時制定行車路線,使得用車時間最少,獲得最大收益等優化問題,在運籌學幫助下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因此,授課教師應通過大量的例題講解,課堂討論,加強學生對數學建模的認識與掌握;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對客觀條件的調查、整理與總結,提高學生將實際問題構建為抽象數學模型的能力。
(三)以適應人才培養需求為原則,改革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過去傳統的以理論推導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師臺上講,學生堂下聽”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今物流專業學生的學習要求;為了迎合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運籌學》課程進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勢在必行。
1.以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正如我們在前一節所提及的,物流專業的《運籌學》教學過程應淡化理論知識,強調實際應用,提高學生運用運籌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采用 “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法可以激發主觀能動性,提高人際交流能力,更能增進師生之間的雙重交流。
2.努力嘗試混合式教學模式
我們在《運籌學》的教學過程中,將積極嘗試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準備相關課堂教學資源,包括為學生錄制知識點講解視頻,以及與課程視頻相配套的教學課件;提前為每一次課,在網上發布教學內容,以及圍繞教學內容開展的課堂討論主題,讓學生提前準備,查找相關資料;并根據課程的整體設計來確定課程作業。由于混合式教學模式融合了線上與線下教學,其考核方式也應將學生網上的學習行為與線下測試相結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性投入。通過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我們發現學生在面對面教學過程中,減少了在網絡學習中的孤獨感和認同感,加強了師生關系;同時視頻教學手段的使用減少了課堂教學時間,讓學生可以更多的訪問所需資源,靈活性強,使得教學資源得到了更有效充分的利用。
參考文獻:
[1]現代管理百科全書.
[2]崔曉東,《運籌學》課程教學探討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1(27):199-200.
[3]李逢慶. 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 現代教育技術, 2016, 26(9), 18-24.
作者簡介:
程郁琨(1979年12月-),女,安徽蕪湖人,漢族,現任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運籌學。
范克危(1963年4月-),男,浙江紹興人,漢族,現任蘇州科技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定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