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新課改后,我國對高中的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小組合作學習”,高中數學的實用性強、跨度大、內容深奧,教師的教學工作存在難度。因此,需要改善現有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研究學習。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中數學;教學
近年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越來越受到高中教學的歡迎,因其多變性及功能性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調節課堂氣氛,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與高中數學相融合是十分正確的選擇,不僅提高課堂效率,還改善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可以說是十分值得推廣及嘗試的。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及特點
(一) 概念
通常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組成,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一個過程,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念。
(二) 特點
小組學習模式可促進學生間的合作,教師根據學習內容規劃具體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小組計劃,每個小組的人員經過精心的調配,可實現優勢互補。此外,小組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教師主要起到輔助教學作用,更好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小組探討與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脫離教師的單程教學模式,進入到互動學習狀態,建立起更加平等的交流關系。學生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可以暢所欲言,對問題的研究更加深入,思維更加活躍。小組學習在一定意義上講,可稱為一種互助學習模式,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發現自身的不足,能夠汲取他人的建議完善自身的學習體系,并樂于將自我總結的一些學習方法分享給其他學生,做到取長補短、去粗取精。
二、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一) 學習內容缺乏針對性
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已逐步被高中數學教學所采納,但由于未進行系統性的認識,導致教學成果偏于形式化。高中教師推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但因其內容較為活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找準主旨,導致課堂紀律松散,內容空洞。
(二) 小組活動失衡問題嚴重
教師在組員的分配上缺乏科學依據,通常為了烘托課堂氣氛,教師傾向于將性格較為活潑的學生安排到一組,導致各小組間落差明顯,小組學習無法發揮本質作用,失去教學意義。
(三) 教師培訓不到位
許多學校在采用此模式前,未對教師進行正規培訓,因此,教師在試用過程中,仍然無法發現自身問題,無法脫離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工作難以適應新課改的需求,課堂效果微乎其微。
三、 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建立互助合作的學習小組是開展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整個小組互助合作學習過程能否順利開展起到決定性作用。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而是隨便讓幾個學生組建一個小組,勢必出現比較尷尬的情況,即善于合作的學生一直在小組中占據主導地位,而一些學困生在小組中只能承擔觀眾的角色,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必將流于形式,形同虛設。
(二)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在小組互助合作學習過程中,應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只有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產生興趣,才能全身心地參與到小組合作中,發揮自身的積極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個合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習過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如果教師直接將解題方法告訴學生,可能當時學生能夠掌握并理解,但實際上印象并不深刻,之后在解答類似題目時,仍會遇到思想障礙;如果通過采取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方法,讓學生親自參與到解題過程中,自己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就可以讓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在之后的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例如,我在講授“已知兩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解三角形,共有幾種解題方法”一題時,以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能聽懂我如何解題、使用了幾種方法,但是自己在做題時思路就不是很清楚,即使我講解之后,仍然有學生感到疑惑,現在我把這個問題分給學習小組,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學生通過親自體驗解答題目的過程,參與到解題情境中,學習熱情高漲,主動思考、積極討論,對該問題掌握得較清晰,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三) 提高師生關系的和諧性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摒棄原有的教學觀念,解放思想,相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生為本”的精神,意識到奠定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只有教師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與學生之間產生良好的感情,才能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因此,在高中數學小組互助合作學習過程中,需要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師師合作,教師不能作為旁觀者,而應親自加入到學生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問題、共同進步,這樣就轉變了過去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模式,營造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另外,通過小組合作過程中的思想交流與思維碰撞,學生發表個人獨立見解,也更有利于其創造性思維的養成。
(四) 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傳統教學的課堂評價采用試卷測驗的方式,評價方法單一、片面,缺乏客觀性。實際上,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由于所處年齡階段的特殊性,對成功有一定的渴望,期待獲得教師的肯定與鼓勵,以此獲得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應把握小組評價的契機,組織各組成員開展積極的自評與互評,讓學生更加客觀地認知自我,在評價中做到取長補短。另外,除了對課堂上小組討論、小組展示和小組點評等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系統評價以外,對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合作結果等也要進行綜合評價,以讓每一位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師評價的方式應以小組積分制和鼓勵性語言為主,如“非常棒”“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等,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逐漸走向成功。這樣不僅發揮了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的積極作用,更實現了科學化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在高中數學課堂采用有效的小組互助合作學習模式,有助于學生不斷努力、不斷探究,提高合作意識,與素質教育目標需求相一致,有利于培養社會發展中急需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我們教師要積極應用小組合作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高洪波.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將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J].學周刊,2016(03).
[2]沈同浩.實施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策略[J].才智,2014(36).
作者簡介:
羅朝輝,四川省南充市,四川省南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