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
摘 要:空間思維能力是地理學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特點、地域特征和學科教學需要,幫助學生提高空間思維能力。文章從動手操作與展示、形成地理空間認知能力,變換不同尺度、促進空間思維從局部向整體轉變,參加社會實踐、培養空間思維能力等方面,對初中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提升策略進行研究。
關鍵詞:初中地理;空間思維能力;能力培養;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1;G63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0-0041-01
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球表層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科學,空間思維能力是地理學科的核心能力之一。當前,很多教師受學時和教學容量限制,使平鋪直敘畫重點、默寫檢測成為課堂教學常態,而學生迫于升學需要,往往只能死記硬背應付檢查。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課堂參與熱情低迷,地理思維能力難以提高。如何確定合理的地理學科教學策略,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空間思維能力,成為地理教師研究的核心課題之一。
一、動手操作與展示,形成地理空間認知能力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途徑。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認知能力。例如,在學生學習中國地理知識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前面所學內容引導學生動手“拼圖”。教師提前制作好“中國政區圖”拼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之后讓各個學習小組計時拼圖,看哪個小組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將“中國政區圖”中的各個省級行政單位拼好。每個學習小組討論之后派代表到講臺上拼圖,還可以讓曾經到過某些省級行政單位旅游的同學展示旅游過程中拍攝的具有地域特點的照片,介紹旅行過程中的收獲。因為教師已經給足時間讓學生做準備,且設置了合理的激勵方案,學生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高漲。為了讓自己的小組獲得加分,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在拼圖的過程中既能整體把握“中國政區圖”,又能加深對各個省級行政單位輪廓和相互位置關系的認識。
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主動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發現,積極地到講臺上講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的地理知識。通過動手操作與展示,學生的地理空間認知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效果比死記硬背好很多,收獲到學習地理知識的快樂。
二、變換不同尺度,促進空間思維從局部向整體轉變
之所以學生缺乏必要的空間思維能力,是因為學生對自己身邊的地理空間缺乏必要的觀察。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變換不同尺度,就能讓學生從一個局部向另一個局部、從局部向整體順利遷移,提高空間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世界的氣候”內容時,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季風氣候的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座位所在地指定為亞歐大陸東側,將講臺所在地指定為太平洋。教師伸出手臂表示風的方向,當亞歐大陸東側盛行東南風時,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帶來降水;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伸出手臂指向講臺方向,表示冬季風由陸地吹向海洋,氣候寒冷干燥。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繪出簡圖,讓學生到講臺上畫出剛才提及的風向,介紹不同季節的風對氣候特點產生的影響,并在思考之后嘗試說出東亞季風最為典型的可能原因。
這種不同尺度的變換,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可以應用的地方很多。為了讓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從局部向整體轉變,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盡可能引導學生嘗試從多個角度進行遷移,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參加社會實踐,培養空間思維能力
地理學科學習的規律和原理,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極為緊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經常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提高空間思維能力。社會實踐活動的安排與開展不能全部交給學生,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預案,確保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學生學習人教版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內容之后,考慮到學校所在地為中國南方和北方地理分界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南北方分界線標志園。教師應該事先提出參觀要求:1)使用智能手機搜索參觀地點,選擇合理的參觀路線,確定最佳的參觀方案;2)理解南北方分界線的含義;3)通過網絡搜索、同伴交流,講述中國南北方不同氣候條件下植被、生產及生活情況;4)進一步了解中國還有哪些地理分界線,并各制作一份圖文并茂的手抄報;5)了解家鄉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原因,指出可能的防災、減災措施。
教師可以根據地理教學需要,結合地域特點設計恰當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要讓學生帶著任務進行實踐活動,較為復雜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分工來解決。教師要盡可能參與實踐活動,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關注各個小組的研究進展,避免部分學生不遵守紀律影響學習效果。
四、結束語
空間思維能力是地理學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特點、地域特征和學科教學需要,幫助學生提高空間思維能力。要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與展示,幫助學生形成地理空間認知能力;要變換不同尺度,促進學生的空間思維從局部向整體轉變;要引導學生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龔倩,趙媛.略論地理空間思維[J].地理教學,2010(11).
[2]朱明月,南月省.引導學生從地理空間思維路徑學習地理[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