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卉 汪芳
[摘要]高等教育隨著“人才強國”戰略開始穩步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下,獨立學院以自身發展特色為依托,以社會高等人才需求為定位,將其人才培養模式定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其相匹配的人才培養保障體系也在日益完善。本文將會細致探究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特色化人才培養模式、高標準教師隊伍打造、全方位教學質量檢測等幾個方面,以此深探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要點。
[關鍵詞]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8)01-0018-02
一、制定規范化、嚴謹的人才培養方案
獨立學院在設置各專業時應有別于科研型大學學科體系,將自身人才培養方向指向應用型人才上,從自身在教育層次上的定位出發,依靠專業優勢及學生特征,對正在推行的人才培養執行計劃規范和優化。
(一)主線培養,即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實踐應用能力。課程設置上既有專業類主干課程,還要有通識類、人文哲學類等輔修課程,實現專業和素質兩大教育并重、自然和人文兩類科學相融,課程設置更傾向技能訓練,讓所有課程目標均指向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二)革新原則:革新基礎知識教學內容的同時,對實踐性教學內容重組,要更加彰顯應用型專技能力培養。制定下一階段人才培養方案時,參考學科發展特色,根據學術界整體知識層次及實踐需要對專業課內容及時更新。
(三)量上增加,如實踐課程門數、設計性實驗數量、技能訓練項目等。專業課程實驗室須盡快建立,硬件配套。另外,從應用型教學出發,適當突出技能型訓練項目,讓學生實踐能力更強。
(四)深度結合:第一,課內外雙向培養模式結合,即對第二課堂細化,學生積極由課上學習轉向專業資格認證以及各種技能型考試等課下學習。第二,意識學習和培養學習結合,即教學方法優化下,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提升學習主觀能動性及自我完善意識;第三,同行業和企業需求匹配,教學中聘請專家或企業家走進課堂,以親身經歷或專業能力讓學生了解職業重要性;第四,綜合使用學校教育培養及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將社會注冊技能培訓同學校考試大綱對接,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實踐。
二、定位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獨立學院所處層次,課程結構、綜合實力等因素都是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時考慮的問題。獨立學院主要面向中小企業或事業單位,以此確立培養人才的方向,因此實踐能力提升不容忽視,要適時融入實踐教學內容。人才培養上,本科院校主要流行理論和實踐雙主線培養模式,實現專業知識課程群的建設目標。首先,理論主線課程設置嚴格按照技術人才的需求從點到面建設;其次,設置專業課程時,須同科技發展要求同步,達到強化專業課程群的目標。兩條主線要在課程設置上一一對應,這樣才能讓學以致用真正實現。
(二)人才培養措施特色化。堅持“兩雙兩力”模式,即雙主線和雙證式。雙主線已提,而雙力代表提高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和學生應用能力,可實踐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如分層次人才培養,提前啟動畢業設計、動態調整選修課等,可依靠自身實力設置獨具特色的培養模式。另外,還需從地方行業整體人才需求出發修訂課程群,增添特色專業,讓課程群質量能夠滿足現階段人才培養需求,合理打造一個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平臺。
(三)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特色化。在學科特點、非學歷教育框架下,形成一個雙向培養模式,即職業證書教育同學歷教育同步,日常教學不斷探索職業證書培養的專業模式,學歷教育融入專業性較強的考證服務,為學生提供一個軟硬相結合的培訓平臺,加深“雙主線、雙證式”的培養體系。
三、打造一支專業性強、綜合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作為提升教學專業性的根本性基礎,直接決定教學質量提升性,要秉承“立足培養、持續發展”的原則,構建“知、行、省”的教師培訓理念。“知”為教師必須要依靠多樣化渠道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結構,提升自身實踐能力;“行”為教師要更關注“萬物得一以生”教學理念,做到課、時、生相結合;“省”為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教學實踐,崇本息末,擁有突破到優質教師的潛質。
(一)促進年輕教師引進和融入,構建教師發展體系。第―,樹立年輕教師為人師表教育理念。第二,構建導師指導制,遴選執教資歷深的老教師傳授授課技巧,青年教師可觀照自身,優化教學方法。第三,創辦形式多樣的教學講座;第四,鼓勵參加教學競賽。為形成青年教師培養體系,教師發展中心是有益嘗試,主要讓教師培訓成為常態化和制度化,讓學校成為教師的服務者,教師在高積極性下實現改革轉變。
(二)自有專職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助力雙師型育成。第一,自有教師規劃自身學術方向,讓學術攻關相近的教師組成科研隊伍。優化職稱晉升及評優機制,教師積極主動參與科研項目,并將科研成果反哺到教學實踐。同時可設置轉型資金,為青年教師論文發表、學術攻關做好資金支持。第二,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攻堅能力。從校外聘請業內資深入員承擔專業教學工作;通過應用型科研項目幫助自有專職教師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實踐教學環節教學任務細致安排。
(三)企業和行業背景專家構建專業教學團隊。為讓畢業生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可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構建實習實訓基地,讓兼具實踐創造力和扎實理論功底的教師進行創新型教學實踐,并與青年教師交流,實現整個教師團隊能力提升。
(四)教師晉升及考評機制實現平等、客觀、公正。制定教師考核評價體系時,指標可細化為師風師德考量、創新潛能發揮、實踐能力提升等。從各專業擁有的特性出發,依據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等設立分層次課程考核機制,讓教師考核同學生就業情況掛鉤。
(五)構建專業負責人制度。為讓教學專業化建設水平提升,培育具有優勢特色的專業,學校可從校外聘請資深教授擔任學科專業負責人。主要制定同本專業相匹配的培養方案,審核教學大綱;監督專業實驗室籌建;籌劃專業教師團隊組建;對教學質量進行定期評估等。
因此,獨立學院在師資力量上要強化過程管理,總結并完善隊伍內涵,保證學校擁有多支理論扎實和科研攻堅能力強的教師隊伍,從教師角度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巨大需求。
四、構建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測保障體系
(一)完善質量評估制度,提升教學執行力。第一,二級教學單位由系主任牽頭組成教學指導委員會,對整體教學質量監管,完成優秀教師評選、教學質量評估、設計教學計劃等工作。采用綜合評價法評價教學質量,學院督導小組結合同行和學生評分完成評估,最后依據成績獎懲,督促成績中下的教師自我提升教學質量。第二,學院監督層抽查整個學院教學情況,還可建立院長信箱、教學日志等輔助形式。此外,通過座談會、專家咨詢會等收集對教學質量提升有益的意見,反饋到教學實踐中來。
(二)完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獨立學院制定教學規劃要從實際出發,且執行必須在教學委員會監督下,還需將執行情況公布在年度績效報告中。各二級單位要以學校制定的整體教學規劃為基點,從本單位實際制定二級單位教學計劃,交同行審核。
另外,教學工作中涉及到課程教案、培養目標、授課計劃表等內容,環節較多,一良出現不協調,勢必影響整體教學質量,因此可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為教師捋順這些環節。
(三)完善教學檢查環節,保證教學質量檢測體系持久運行。第一,學院或二級單位展開教學動態檢查,可抽查教師備課、抽查各教學環節并對比分析、對本學期教學成果總結并評優評獎。第二,教學督導組評估教學質量采用抽查聽課、重點監測、學生民意調查等。此外,還需針對課堂紀律、遲到情況進行監督,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需求。由督導老師對教學進程、試卷批改、畢業設計等展開全面檢查,出具總結報告,督促教師定期整改。第三,利用網絡開展督評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測評結果作為教師年底評優的指標。教學評學是教師對所教授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學習動態的綜合評估,可作為評定優良學風班級的一個標準。
(四)完善考試管理,學生認知水平全層次考察。為實現全面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目的,任課教師需確保考試內容涵蓋重要知識點,題型多樣且命題要有側重性,更多關注理論實踐緊密結合。
(五)動態進行連續的綜合性課程評價,實時更新課程體系。從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發,課程設置上更傾向實踐性教學,及時更新教學條件,在實現長效發展的過程中做到管理制度、財政經費、實訓場所、課程時間、任課教師全面落實到位。
獨立學院作為養育“良材”的高等學府,要讓教學質量檢測體系可以持續穩定發揮作用,需將提升教學質量內化為教師自覺行動,將強化實踐能力成為學生習慣行為,在持續進行的教學實踐中得到完善,方可培育出技術過硬且理論扎實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郝朝暉,肖江,曾麗.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9,19(3).
[2]劉東興.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的思考[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3,33(5):114-116.
[3]毛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雞西大學學報,2015(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