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勇
摘 要:在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和學科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心理健康的教育更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與核心之一。結合初中生特殊的成長階段和心理發展特點,班主任在不斷完善自我班級管理工作時,更不能忽略學生的心理教育,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幫助學生分析心理問題,才能為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打下基礎。文章結合筆者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經驗,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初中班主任;初中生;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18
一、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這個階段學生的生理快速成長,心理上也會存在諸多的問題,而引發問題的原因也非常復雜。但這個階段同時也是初中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因此教師應為其提供相應的疏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
1.學習方面的問題
長期以來,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影響,社會包括學校和家庭在內都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指標單一,而學生“小升初”后,科目增多,學習任務也越來越繁重,再加上青春期敏感的特性,很多新知識在消化與吸收上有著較大的差異,如果只是采用單一的指標來比較學生的學習水平與能力,那么學生不但要遭遇各方面的壓力,久而久之還會形成急躁、焦慮的性格,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學習生活。
2.生活和人際交往的問題
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當前不少初中生都有富足優渥的生活環境,在成長過程中本身缺乏一定的磨煉,獨立性和實踐性較差,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還容易為一些小事斤斤計較,導致在與同學、教師的相處過程中出現不友好和不和諧的情況,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3.意志方面的問題
初中生的意志力普遍不強,這也與學生日常生活缺乏磨煉有關,主要表現為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做事缺乏耐心、優柔寡斷、無法堅持、虎頭蛇尾。一旦遇到學習問題,就會因為薄弱的意志從失去信心到逐漸放棄,有的甚至還影響自身的生活態度,逐漸累積成沮喪、悲觀和自暴自棄的個性與態度,對其今后的成長產生嚴重的影響。
4.心理問題
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普遍與其身體成長與心理成長所處的關鍵時期相關,因為學生在心智上還不太成熟,很多生活問題和學習問題難以處理,也影響了與同學、家長和教師的關系。更多的是在遇到挫折和矛盾時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并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甚至會因為沖動而擴大矛盾,引發嚴重的后果。
二、班主任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關于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與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其核心問題為無法將心理健康教育很好地融入班級管理和學生管理當中,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因為班主任在學生心理引導的工作上做得不夠,只重視知識教育,忽略心理教育。在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體制和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都把學生的成績分數作為唯一的指標,對應的班級管理重心更是集中在成績分數上,嚴重忽略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環節缺失。另外,學校對教師管理學生的評價上也忽略了學生心理教育部分,很多情況下判斷一個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成效,都是從成績與分數的角度進行,這就影響了班主任改進的方向,也使其在班級建設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無法占據主要部分。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缺乏針對性。由于缺乏實踐與研究,不少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理解與建樹,更多地是采用刻板和固化的方法來開展工作,比較形式化,未結合學生成長環境的不同、個性的不同來協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這也就導致心理引導效果不明顯。最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還有逐漸萌動的自我意識以及性別意識,這些教師往往都會忽略或是簡略帶過,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不徹底。
三、新形勢下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1.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現代化的初中教學課堂提倡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理解、平等的新型關系,這種關系的保持與延續對學生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的心理管理過程實質上是師生心理的互動過程,這與現代教育理念對教育定義的詮釋相吻合。學生在教師的教學和日常相處過程中,只有與教師之間產生信賴并形成期待,才能從中獲得啟示與感染,形成積極的情緒反應。班主任比其他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大,更應積極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習慣性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合理性與必然性的問題,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后續幫助學生打開心結、徹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2.提高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包含個人的人格、尊嚴、價值與品質,集中體現了一位教育管理者的認知、情感、意志、習慣與信念。這就要求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與表現,發揮示范性的作用,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下規范自我行為,逐漸塑造良好的人格與品德。師生在相處過程中,班主任不但是學生的師長,也是合作伙伴,更是學生值得信賴的朋友,從班主任的處事態度中,學生能得到美好的體驗,這樣才能為其精神生活注入活力,無形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3.加強班風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工作重心就是組織與培養班集體,從整體上做到振奮學生的精神,并鼓舞學生學習,使整個班集體的學生都能形成統一的意志與行動,聯同學生與班集體在內都處于不斷進步的狀態中。此外,還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其中就包含心理氛圍,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狀態,是通過管理者、管理環境和被管理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班主任必須具備培養優良班風的能力,為學生樹立榜樣,使無形的榜樣力量成為學生影響身心健康的因素,并在不斷地努力中強化自我認識、自我約束的積極性,從而達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4.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全面發展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經說過,教育之所以稱之為教育,是因為它能喚醒人的心靈,也就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見,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進行,要采取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學生的天性并促進其發展,給予學生足夠的信心和積極的態度,結合學生的個性與興趣來調動其學習發展動力,從而實現人文管理,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所有學生的支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正處于心理與思想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必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作為班主任,需要正視并重視當前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從各個角度和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做到“對癥下藥”,融洽師生關系,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王 林.新形勢下職業中學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7(4Z):14.
[2]索 郎.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5(14):248.
[3]溫奇志.初中班主任工作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界,2015(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