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倩潔
摘 要:眾所周知,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成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足見學生計算能力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學生的計算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長時間學習和鍛煉培養出來的,所以教師要在每一堂數學課上對學生進行計算能力培養,進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8-01-12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特點是進行大量的題目練習,長此以往,這種學習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并且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而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喜愛,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用合理的教導方式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過程之中,可以通過數學題目進行實體化呈現。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水平較低,在學習過程之中進行適當的獎勵也是一種促進教學的方式,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好玩的特性,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課堂的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培養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效率
良好的計算習慣通常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和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要嚴格要求他們認真聽課,獨立思考,認真完成作業。平時要做到先復習再練習后預習,養成嚴格、認真、踏實的學習習慣,如此下去,提高計算效率自然不在話下。
首先,認真審題是計算正確的大前提。粗心大意幾乎是每個學生學習的通病,在數學考試過程中,經常遇到學生因為審題不清而造成計算錯誤。因此在運算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運算的數字、符號及順序,最后再下筆進行解題。其次,還要規范學生的書寫習慣。無論是平時練習還是考試,都應要求他們按標準格式書寫,字跡端正,盡量不涂改,以保證作業整潔美觀。最后,還要督促他們養成檢驗運算的好習慣,凡是自己會做的一定要保證做對,做到不錯不漏。教師通過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不僅對提高他們的數學計算效率有利,還能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受益匪淺。
三、培養口算、估算能力
口算、估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幾種計算方法,更是計算能力的關鍵。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強化這幾方面的訓練,讓學生學會進行簡便計算。
小學數學教材上面收錄了大量口算習題,100以內的加法、表內乘法、表內除法、混合運算、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等單元教學結束之后,教師要馬上安排學生完成教材上面的口算習題。可以要求學生限時比賽,對最先完成且正確率又高的學生適當進行獎勵。這能大大調動學生的口算積極性,將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訓練效果。
在估算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角度出發設計估算問題,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估算之后要求學生進行筆算,體會估算和筆算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檢查估算結果是否正確,還可以提高學生類比分析的能力。
四、組織班級或者年級計算比賽
我們還應當結合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或者比賽對小學生良好計算能力進行培養。可以適當以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基礎,積極開展如奪紅旗、數學接力計算、搶答等游戲。這種通過游戲比賽的計算教學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享受到游戲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強烈的競爭氛圍,還可以有效達到復習以往知識,提升計算技能和團隊精神的教學效果,從而助力我們素質教育改革的落實。
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學生的計算能力對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加以重視。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機會,加強訓練,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楊立榮.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學周刊,2016(8):199.
[2]王 霞. 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