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當今社會就業矛盾和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創新創業已經成為就業的新出路。民辦高校也順應時代發展,號召學生開展創新創業,開設創新創業教育。然而,在開展過程中存在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度不高、民辦高校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意識不強、民辦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民辦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深入研究問題原因,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二者的關系并結合實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開展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民辦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隨著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目前就業壓力增大,就業矛盾情況尤為突出,民辦高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劇增,許多民辦高校紛紛響應國家的號召,開始嘗試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希望以創新創業促就業來緩解就業壓力。然而,由于很多民辦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未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民辦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使創新創業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協助下順利開展,從而潛移默化地增強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增強創業本領,從而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成功率,更好地體現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價值。
1 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受教育理念和教育傳統等因素的影響,就現狀來看,許多民辦高校仍沒有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民辦高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度不高
我國的大部分民辦高校雖然已經開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就重視程度和普及程度來看,仍有待提高。目前絕大多數的民辦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上有所偏差,創新創業課程流于形式,尚停留在老師手把手教,學生模仿學習的階段,缺乏實踐和動力機制,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未能達到真正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學校尚未把創新創業教育的機制健全,尚未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對于提升高校就業率的作用,以至于對于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在學校的頂層設計、整體規劃、人才培養計劃等的制定過程中未能明確并充分體現,創新創業教育未能融合到學校的整體工作中。部分民辦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不夠主動,在創新意識上不夠強,在教學實踐中不注意總結經驗,教育效果不顯著。
1.2 民辦高校學生對創新創業的意識不強
民辦高校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優渥,就業壓力小,對于就業形勢也漠不關心,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作用缺乏明確認識,不重視對自身創新意識的培養。民辦高校在生源質量方面普遍略低于普通高校,學生整體素質不一,但就學生個人情況來看,雖然都非常關注個人未來發展,但對自己的學校普遍缺乏認同感,以至于缺乏自信、職業生涯規劃盲目,執行力不足。加之民辦高校更為注重學歷教育,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通常沒有足夠的認識,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不感興趣。在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許多大學生選擇通過考取各種執業證書或者考研、考公務員、出國留學等方面來實現就業,對于創新創業缺乏膽識,不愿意輕易嘗試。
1.3 民辦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就業形勢呈現逐年嚴峻的態勢,學生的就業變得越來越困難,加之民辦高校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逐年提高,民辦高校對于創新創業課程也越來越重視,對于其數量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對于課程體系方面仍有不完善之處。主要有三方面問題,首先是上課人群的覆蓋面較窄,部分民辦高校將創新創業類課程作為選修課,參與人群主要是對創新創業有興趣的同學,或是對一部分素質高、有相關潛力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創新創業課程不是面向全部學生。第二是創新創業課程質量不高。主要體現在,大部分民辦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且只是課堂教學的單一形式,學生不僅缺乏實踐操作的技能,更是缺少對于學生學習質量的衡量,學生雖然掌握了豐厚的理論知識,但是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無法衡量自身創業所應具備的素質。三是創新創業課程形式單調。大多民辦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即創業理論類課程,對于創業實踐類課程的設置比較缺乏。學生缺少到校內外實踐,或是通過舉辦創業類比賽的實際操作機會。同樣的,對于實務類的講座也比較缺乏,缺少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創業家的業務講座和經驗傳授。三大類課程應融會貫通,并且各有側重。
2 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問題的原因
2.1 傳統教育體系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
民辦高校已經在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但在發展過程中仍然收到傳統教育觀念和模式的影響。首先是傳統的教育觀念,我國大部門民辦高校在辦學過程中仍然處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狀況,很多民辦高校對于培養大學生的擇業觀及專業能力十分重視,認為要想保證高校的就業率,需要通過提高大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來帶動就業。盡管從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出臺了很多政策法規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但由于民辦高校教育觀念的停滯,仍然存在忽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狀況。再加上不少學生受家庭傳統觀念或是保守思想的影響,認為學好專業知識,畢業后找一份穩定工作即是完成大學生涯,從而不愿意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家庭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支持他們創業。如此一來,就需要民辦高校轉變傳統觀念,適應新形勢下國家政策發展的需要,用先進的觀念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其次是民辦高校的教育模式阻礙。即使在新形勢下國家大力倡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但應試教育的模式依然在民辦高校中盛行,大學生以修滿規定學分為目標,在選修課的選擇上也是以興趣、難易程度來作為選擇標準,而面對創新創業類的選修課程,很少有大學生樂于選擇。這就需要民辦高校革新傳統教學模式,變被動為主動,轉變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看法,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2.2 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足
民辦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關注和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是強調實踐的教育,但在開展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國民辦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過程中,容易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開展過程存在片面性。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業觀念、創業技能、創新能力是其中的重點,往往強化培養。但在培養創業觀念、創業品質、創業意識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就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現狀來看,創業意識淡薄,創業素質不高,定位不準,這都是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思想政治素質不足的表現,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
2.3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有待完善
我國的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隨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成熟的理論體系。但作為新型教育的創新創業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的研究和實踐還不夠多,主要體現在理論研究不夠深入,應用實踐研究缺乏實戰經驗,存在一定漏洞,兩個方面的融合在課程體系的表現上還不夠徹底,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缺乏大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可能面對的問題,并且缺乏針對性的教育, 就形式來看尚沒有形成層次鮮明的學科特色,創新創業教育形式仍然存在單一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運用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其合理性和規范性。民辦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進行理論與實踐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還應當結合實際,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更好地教育目的。
3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
3.1 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中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教學是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進一步強化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在理論教學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 從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素質的有機聯系來把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內容廣泛,涉及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方面,涵蓋了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道德觀、法治觀等。民辦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在講述理想信念教育時要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起來,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理想信念,自覺承擔起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用創業報效祖國,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3.2 在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強化實踐
大學生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投入到創新創業實踐中。在進行創新創業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因此,在平時的創新創業教育中要讓學生多參與其中,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在實踐活動中,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使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更加扎實,更能夠邊學邊思考,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提高創新創業能力。除此之外,大學生還能夠在實踐中發現自身在創新創業工作中的欠缺之處,而這一點是從書本中得不到的。民辦高校可以結合學校實際,通過為學生搭建實踐基地、開辟創業知識網站、微博、微信,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等方法,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多實踐機會,提高創新創業綜合能力。
3.3 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校園創業文化建設
在民辦高校中,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大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品質、塑造優良道德素質,這對于塑造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密不可分。民辦高校應在原有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上,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創業思維。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在網站、廣播、微信、微博等校園媒體宣傳設立創新創業欄目,宣傳創新創業相關知識、創新創業相關法規,強化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認識和興趣。此外,民辦高校還可以邀請企業家、創業成功者,開展座談交流,與他們分享經驗,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也可以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社團,匯聚對創新創業感興趣的大學生,定期組織大學生開展社團活動,開展座談研討,分享創新創業信息,互相交流經驗,進一步激發創業意識。
作者簡介
張靖(1987-),女,遼寧大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