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 要】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要有寬闊的胸懷、科學的方法,要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欣賞每一位學生,相信學生未來的輝煌,就在我們的無私奉獻與關愛之中。
【關鍵詞】 班級管理;小學;班主任
魏書生說:“當教師不當班主任,就像喝白開水,雖解渴但沒有味道。一個好的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僅影響學生的現在,還影響著學生的未來,甚至是終身。”
回顧二十年的教育教學工作經歷,我覺得自己平平淡淡,沒有大的作為。要說我的經驗就是盡心盡責的工作態度,總結起來就是:耐心、細心、愛心。我所在的班級是從一年級帶上來的,學生的行為習慣相對比較規范。下面就自己平時所做的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細處著手,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衛生方面
開學第一天,擬定出“學生輪流值日表”,并張貼到班務欄里,哪個孩子打掃教室的哪一個組、誰負責教室講臺的衛生、誰拖走廊、誰擦瓷磚、誰沖廁所、誰整理衛生工具、誰來組織值日的孩子們排路隊回家……都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落實到個人。衛生的總要求是“快、凈、齊”。“快”是指二十發鐘內必須完成;“凈”是干凈的“凈”;“齊”意思是整齊。為了讓衛生達標,我把班級衛生工作分成了一個“特區”和三大片區:一個“特區”,我把“地面衛生和課桌整齊”的保持當作特區,教室地面不管你打掃得多干凈,只要下課后,你到班上轉一圈,在地面上或本班走廊上,總是能夠撿到一些小紙屑,每節課都能見到。上課前課桌擺整齊后,下課你再看一看,保證不是原來的整齊樣子,怎樣才能保持地面干凈以及課桌的整齊呢?針對小學生這個群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每節課后以及放學時,每位同學先進行自檢,檢查自己座位旁邊的地面是否干凈,是否有紙屑以及課桌是否與標準桌對齊,然后各自及時處理不良現象; 另外,每天安排專人檢查處理教室和走廊地面的衛生情況并整理課桌。因為地面的干凈保持與課桌的整齊保持是一個頑疾,是一個特別難管理但又特別重要的一個區域,因此稱“特區”。三大片區的第一片區為打掃片區,分為教室、走廊地面和保潔區兩塊,由兩隊人分別負責,每隊分成單雙周兩小組交替值日,打掃完畢,由當天組長請值日班委檢查合格并記錄后方可結束工作;第二片為擦洗片區,有黑板、講臺、瓷磚、門窗、電腦等,各由專人負責,各人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必須請值日紅領巾監督崗檢查合格并記錄后方可結束工作;第三片區為排列區,桌凳的排列、衛生工作的排列以及作業本的擺放等,工作方法同前。以上這些工作,每周我自己也會兩三次的抽查,主要是讓他們時時提高警惕。我經常對我班學生說,本班沒有大掃除,但也可以說天天都有大掃除,講究衛生就是擁有健康。
(二)紀律方面
總要求是安全,做到“快、靜、齊”,這里的“靜”是指安靜、靜心。說到紀律,它的范圍很廣,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小學生不可能樣樣按要求做到100分。就班級管理方面,我想主要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要求不要太多,但要注意實用:第一是課前準備要靜心,上課預備鈴聲響時,學生應迅速進入教室并立即靜息,臉朝一面伏在桌上,靜待老師來上課,只有靜下心來才能集中注意力認真上好課。每節課下了以后,首先要準備好下節課的學習用品才能做其他事情,并將學習用品統一放置在各自桌子的右上角,文具盒與課本擺放成直角。關于這一點,開學兩周內我和值日班委必須共同進行檢查和監督。第二是課間活動要安全:提倡開展有益的娛樂活動,但不能在教室里;不做危險的游戲;下課后禁止在教室、走廊、樓梯間追逐打鬧、大聲喧嘩,不劇烈運動,做到“輕聲慢步過走廊,輕聲細語作交流”。倡導孩子們在課間文明游戲,起到調節大腦的作用,這樣回到教室上課,就會有較好的效果。不過不管你怎樣嚴格,班上總會發生一些意外事故,學著處理班上的突發事情,也就成了一名班主任的必修課程。在處理事情時,我們必須站在孩子和家長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處理完之后,還得好好進行反思,加以總結,以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第三是集會和放學路隊要快、靜、齊:放學時,列隊需要兩次,教室門口以及學校門口各整理一次,要求是“快、靜、齊”。我站在樓上,通過幾次觀察,在教室門口列隊整整齊齊,但是到了樓下隊伍就顯得有些懶散。因此,我要求我班的學生到學校門口必須重新列隊,向帶隊老師齊聲道“再見”,然后再兩兩對齊走出校門,并有專人負責檢查與督促。
(三)后進生輔導
每個班級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生,所謂“差生”即“學習差,自我約束能力差”,對于學習差的,不能強求與其他學生一樣或相差不多,要根據實際情況定目標輔導,取得一點進步要給予肯定和鼓勵。例如我班的崔筑維,他不僅上課不會聽課,不會按筆順寫字,而且記不住老師說的話,轉身就忘。每一節語文課上,我都會提問他:讀拼音、讀生詞、讀句子、讀課文自然段,吸引他的注意力,激發他的學習興趣。總之,他和別的孩子相差很大,但他承認錯誤積極,不會也愛舉手發言,我抓住其閃光點,一點一點地和他講道理,并且堅持死看死守,視線不離左右。盡管有時心情也很急躁,也發脾氣,但絕大多數時間努力克制自己,相信他會有進步的。
(四)細處關愛,親近學生
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一個班主任要做好本職工作,首先要做到愛學生。“感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于細微處見真情,真誠地關心孩子,熱心地幫助孩子。我深信,愛是一種傳遞,當教師真誠地付出愛時,收獲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愛!感受孩子們的心靈之語,便是我最快樂的一件事!我常想,一個班主任要帶好這些孩子,首先要當個好媽媽,要像他們的媽媽一樣愛他們,要拿出自己的愛心去“哄”他們,“騙”他們。
平時,我就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一起跳繩,一起踢毽子。我幫他們梳梳蓬松的頭發、系一系紅領巾鞋帶、系一系紅領巾、整理整理衣服等。這樣,孩子們跟我親熱起來了。下課了,我不是回到辦公室,而是站在教室里、走廊上和他們聊天,幫他們解決一些難題,有時安慰想媽媽的孩子,有時幫孩子旋開擰得太緊的水壺。總之,當孩子需要我的時候,我盡可能地幫助他們,絕不會有厭煩的神色。
二、嚴格管理,養成習慣
都說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家,那班主任就這個家的家長,家長就要有家長的權威。我不僅使學生明確各方面的規定,如《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更注意引導學生在行為上落實經過全班討論通過的班級制度。其實只要習慣了,再嚴格的管理也就成了常規,正所謂習慣成自然。對于一個班主任來說,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工作重點。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節課、一兩天說說就行的,它必須貫穿在整個管理過程中。于是,我經常利用班會、專題教育、課前、課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及時教育,給他們講明道理及危害性,從而使學生做到自覺遵守紀律。例如,學生在課堂上講話、做小動作時,在課堂上會眼神暗示或是口頭提示他,如果效果不好,就會利用課余時間和他聊天,使其改正。
根據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普通話好,成績優異,善于班級管理,并且能早一點到學校的同學來管理晨、午讀。在實施這一過程中,老師要先培訓這些孩子,每天怎么開展晨、午讀。老師幫助管理一段時間,再由“小老師”來管理。長此以往,學生就養成了自覺晨、午讀的好習慣,在小老師的帶領下,大多數孩子都能認真讀書、看書,也切實減輕了班主任的管理壓力。
每個班主任都有過酸甜苦辣,特別是小學班主任,既是老師,又是保姆,要帶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確實不容易。但小學又是學生剛跨入校門,接受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起始階段。因而,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是十分重要而光榮的。我覺得只要自己充滿愛心,關心和愛護他們,并嚴格地要求和教育他們,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愛嚴結合,細致入微,一定會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總之,我認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要有高度的責任心、上進心和使命感,要有寬闊的胸懷、科學的方法,要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寬容,善待每一位學生,欣賞每一位學生,相信學生未來的輝煌,就在我們的無私奉獻與關愛之中。
【參考文獻】
[1] 楚任杰. 小學班級管理探索[M]. 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
[2] 王克鋒. 中小學班級管理問題分析[M]. 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