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迎春
【摘 要】 學生的基礎、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如果用同樣的方法去對每一名學生進行教學,是不科學的,更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應積極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次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所有的學生都學有所成。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分層次教學;教學目標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分層次教學越來越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學生的基礎、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分層次教學能更精準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宜材施教。所以教師應積極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分層次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所有的學生都學有所成。
一、合理分層,科學分組
在教學中,我首先對班級的學生進行相對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不以單一的成績為標準,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智力情況、性格特點等將他們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并且正確對待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做好學生工作,讓學生消除心理負擔,堅信只要經過努力就會提高一個層次。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我還把這三個層次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搭配,建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一般為六人,其中有兩名學習較好的學生,在學習小組內實行“以一帶二”的幫扶制度,讓高層次的學生和低層次的學生結對子,實現互幫互助,合作共贏,整體提升。
二、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三個層次的學生要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我熟練把握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制定教學目標。高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達到靈活運用知識,發展創造力的目標;中等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熟練掌握基本知識,提升學習能力的目標;低層次的學生則要求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目標。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確定,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實現人人有所學,達到人人所得的教學目標。
三、設置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及時了解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實際、理解、綜合分析三個層次的問題,同時設置與三個層次的學生水平相適應的不同層次的練習題,若問題對于剛接觸新知的學生來說較難,那就由高層學生在學習小組內,組織本組成員討論,合作探究找到答案。通過不同層次問題的設計,產生輻射作用,使每一名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達到融會貫通。
四、布置不同層次的課后作業
以往的教學,給學生布置的作業都是統一的,但完成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因此,我根據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把課后作業分為三個層次,即基礎類(必做題),要求所有學生完成;綜合類(選做題)要求中等層次以上的學生完成;拓展類(提高題)要求高等層次的學生完成。比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后,我布置的基礎類(必做題)為:已知半徑、直徑或周長求圓的面積的較簡單的計算題;綜合類(選做題)為:利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稍微提高了難度;拓展類(提高題)為:請你試著從數學的角度解釋一下,為什么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底面是圓形的?為什么絕大多數植物的根和莖的橫截面是圓形的?較難的創新題目。實踐證明,通過設計分層次作業題可以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能夠把知識學得扎實,只有把基礎打好,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和提高。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次教學是必然趨勢,它為學生的發展、表現和綜合運用知識提供了更廣闊的機會,喚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盡力,讓分層次教學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 吳小寧. 淺議小學數學課堂分層次教學策略[J]. 神州,2017(16).
[2] 李杰. 談談小學數學分層次教學[J]. 小作家選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