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交
【摘 要】 “自讀課用方法”是自讀課教學的理念,自讀課的關鍵還在于教師引導,必須依靠教師的組織和引導,通過導明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搭建交流平臺、巧妙引導、點撥,引導課外閱讀等,把學生的主體性引向正確軌道,真正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關鍵詞】 自讀課用方法;自主學習;引導;點撥
新課標對自讀課文做了十分明確的教學要求:自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測,培養和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以配合講讀課文的教學,完成聽說讀寫訓練。那么,學生如何自讀?讀什么?怎么讀?由于農村中學學生受原有知識、經驗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自讀取學習任務,因此,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關鍵還在于教師引導,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相信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通過導明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搭建交流平臺、巧妙引導、點撥,引導課外閱讀等,把學生的主體性引向正確軌道,真正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相長的目標。
一、教師的“導”要導明學習方法
從教材的編排的體系來看,自讀課文是教讀課文的遷移,是教讀知識的補充訓練。自讀課用方法,課內自讀課是讓學生用到教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讀課中。因此,教課內自讀課之前,教師要事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自讀課的方法,用教讀課的學習方法來指導自讀,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問題,教師要發揮學法指導的導行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學習方法:
第一,引導學生學習默讀的基本方法。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如下方法進行默讀:(1)動眼不動嘴。所謂的動眼不動嘴是指在默讀中做到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讀。(2)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做筆記。(3)有速度地默讀。教學時,引導學生按照規定的速度進行,將本單元的“長文”盡量“讀短”。(4)整體性地默讀課文,在不回讀的基礎上,能夠通過默讀從整體上感知、把握和理解全文。
第二,引導學生嘗試結合課文的標題、開頭、結尾和關鍵語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標題、開頭、結尾及文本中的關鍵語句,邊讀邊做一些簡單的標記。
通過學習方法的引導,在教師主導下的有效學習,特別是注重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指導和輔導,使每一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
二、教師的“導”要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
學生明確學習方法后,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的空間,讓學生通過看書、作批注、查資料、思考等方式自學感悟。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被老師牽著走”的做法,真正讓學生自主地動起來,教師就要學會適時放權,要讓學生在已習慣的接受性學習之外,學會探究性學習,鼓勵和幫助學生自己主動地探究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答案;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第一,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而且不是無目的的讀,既教了方法,也給了任務;第二,指向性非常明確,學生知道自己該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樣,學生都很清楚,完成的也相當不錯。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在自由天地中學習成長。教師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確定學習時間,明確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找到最佳的學習途徑,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誘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三、教師的“導”要搭建交流的平臺
自讀課要通過創設學習情景,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展示學習成果等方面放手讓學生自讀,體驗,那么,自主學習不能解決的問題怎么辦?在這期間,教師要注意,在學生間起好溝通作用,切不可搞成問答或對話形式,要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教師在關鍵處加以指點或導撥。教師起好組織、點撥、鼓勵、總結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中,遇見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引導學生在一個小組中小組合作,展示交流,嘗試解決。通過小組展示交流,讓學生互相糾正,自我校正。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不必過早解釋,把學生的提問再次拋給學生思考,教師穿插其中點撥。這一過程的主體是學生,是生生的合作探究,生生的相互啟發,生生的相互研討,是學生自我糾正,自我完善的過程。可以引導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解決!圍繞幾個問題,充分把學習的權利教給學生,不能讓教師主宰了課堂;給學生發表觀點的機會,即使學生有些“跑題”“言不由衷”,教師也只鼓勵,作引導。學生的發言,師生都要認真傾聽,并適時點撥,再把問題還給學生回答;每個問題都無固定“答案”可言,學生的每個觀點,只有理由充分,都給予肯定,等等。
四、教師的“導”要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的空間
統編教材將課本構建成一個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目的是更好地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的倡議,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廣闊的閱讀空間。因此在課內自讀課教學中,要通過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為學生打開課外閱讀的大門,為貫徹本套教材大力提倡的“多讀書” 的理念開一個好頭。合理、科學有效的引導課外閱讀是拓展語文學科學習的一個關鍵所在,拓展學生課外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特別是拓展“互聯網+”的課外空間的學習,可以豐富自己的視野。
“自讀課用方法”這是自讀課教學的理念。就是讓學生自讀,教師有效引導,課內自讀課特別要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簡言之,自讀課就是讓學生學到了“法”,有“法”可依,有“法”可行。教學過程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上,教好自讀課,才能真正落實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的建議,如果學生能夠經常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自讀課文,讀的能力就會慢慢形成,就能建構一座課內教讀走向課外閱讀的橋梁,才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人民教育編輯部. 深度解讀統編三科教村[J]. 人民教育,2017(24):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