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芳
摘 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組織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將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直觀生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思維特點。利用多媒體技術,可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促進師生之間交流,激發學生的興趣,高效突破教學的難點。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研究多媒體技術特點,將最新的更加實用、高效的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17-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7.097
近些年來,多媒體教學在基礎教育教學中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總體來看,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更高,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好,在一些問題的理解方面難度降低。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技術可以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供更多的輔助,讓更多新的創意和想法變成現實。因此,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一、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
小學數學這門學科將現實生活中的客觀事物用數字符號的形式加以表現,這樣的一種表現方法,在小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中是沒有的。所以,這就給學生帶來一種印象,小學數學比較抽象,特別難以理解。這也就提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抽象和直觀之間的轉化。要通過一定的方法,讓小學生逐漸理解數字符號所代表的含義,以及數字符號與現實客觀事物的聯系。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更輕松地實現這種轉化。用多媒體的圖像、視頻、聲音等,將數字符號與數量關系、空間關系等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知識網絡。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作圓的周長”和“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是本節課的重要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用一根線繞圓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長度,得到圓的周長,這種傳統的方式,弊端顯而易見,一方面是教師演示過程不太方便,而且學生觀察的時候,也不太容易看清楚。而如果用多媒體課件制作成動畫,卻可以非常直觀鮮明地表現整個過程。例如,可以用動畫做三個不同顏色的圓環。在圓周上,用一個閃亮的點作為起點,從這個起點開始讓圓滾動一周,留下的痕跡就是它的周長。這樣呈現周長的概念,學生可以非常直觀地看到,有一個非常形象的理解。
二、多媒體技術促進師生之間交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要用很多的時間書寫板書,所以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時間會縮短。而師生之間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靈活地對課堂的教學內容和語言表達方式作出調整,多媒體技術就使得這種互動的交流形式獲得更好的實現。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用多媒體展示18只小兔,提問:“你會怎樣把這18只小兔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數表示?每份有幾只小兔?”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小組匯報,分別把18只小兔平均分成2份、3份、6份和9份。在學生的仔細觀察和討論分析之后,他們就能夠比較準確地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具體概念。因此,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小學數學課堂更加有秩序地進行,使得課堂的時間分配更加合理,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也可以對課堂的整個過程有一個提前的預判。
三、將傳統板書和多媒體課件巧妙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高效利用課堂時間
傳統板書的形式和多媒體課件可以結合在一起,兩者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為了使課堂教學的效率更加科學高效,教師要充分結合教學內容,有機靈活地運用板書和多媒體課件,而且這樣的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具有聲、光、形,通過圖像的翻滾、閃爍、重復、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運用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發學生的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產生跟任務的難易程度有很大的關系。多媒體課件可以有效地降低數學的抽象性,用更加直觀的方式加以演示,所以,對于學生來說難度降低了,他們的興趣也會提升。例如:比較角的大小時,先出示兩個角,再利用動畫使兩個角的頂點和一邊分別重合,演示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學生很直觀地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從而產生一個動態的效果。
四、多媒體課件高效突破教學的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很多的難點,之所以會認為是難點,是因為這些知識對于小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些難度。小學生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他們的思維發展也還不夠成熟。所以在游戲內容的教學中,單憑教師的口頭講授,是很難讓他們聽得明白、理解透徹的,因此我們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課件,用更加形象生動的方式,將這些難點解釋出來。把本來是要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的畫面用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這一課時,先讓學生分小組動手把圓柱體模具切開、拼湊。但卻是凌亂的、無序的,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用電腦先出示一個圓柱體,然后切割成許多小份,最后再拼湊,過程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割補法,很好地實現了從抽象到具體的轉化過程。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更加高效地組織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學中的一些知識點。因此,教師要重視多媒體在數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楊文理.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數學圖形面積計算學習工具設計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
[2] 韓偉. 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實踐研究[D].魯東大學,2014.
[3] 賴艷彬.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數學空間與圖形)[D].東北師范大學,2012.
[4] 張振新.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復雜問題解決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5] 王宇.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小學數學低段“解決問題”教學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