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作為亞洲國家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國,優秀傳統文化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精髓。也是支持我們不斷發展壯大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滋潤華夏兒女靈魂的重要源泉,但是,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我國改革開外以來,大批外國文化的引入,對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不僅逐漸忽視了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很多當代的青少年對于優秀傳統文化也缺乏科學的認知。本文圍繞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關系。對于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其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現狀進行客觀論述,并在此基礎上,對于新形勢下幼兒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提出科學的創新對策。
關鍵詞:傳統文化;幼兒教育;創新對策;教學改革
在我國教育體系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我國的幼兒教育地位不斷提升,對于幼兒教育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隨著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深入,我國對于幼兒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做好幼兒的培養工作,實現幼兒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傳承進行深度融合。成為現階段幼兒教育領域所普遍關注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對于人們的精神和素質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幼兒成長的初期,科學的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對于幼兒未來的成長和教育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中國傳統文化對幼兒教育的重要影響
(一)培養學生科學的民族認知和民族自豪感
幼兒自接受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以來,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一定西方文化的影響,通過在幼兒的成長階段滲透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例如:向幼兒講解中國經典故事、成語故事以及優秀的民間文化等,不僅可以有效的激發幼兒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增進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培養學生科學的民族認知和民族自豪感,這無論是對幼兒未來的成長,還是我國優秀人才隊伍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有利于幼兒智力和潛能的開發
幼兒的潛能和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方向。在幼兒的教育階段有效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教授幼兒讀書認字,不僅可以有效的豐富幼兒的知識積累量,強化對幼兒智力和潛能等的開發。同時對于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也具有很大影響。不僅如此,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心理健康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借助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更好的培養幼兒自信和自強的精神。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影響。
(三)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記憶力
根據相關數據的調查顯示,在幼兒成長階段中6―13歲是幼兒記憶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加強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掌握讀書認字的能力,同時對于強化幼兒的記憶力都具有重要影響。這對于加快幼兒腦力的發育以及未來學習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新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一)家長和教師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缺乏科學的認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社會民眾越來越關注的是西方的文化和教育理念。無論是在節日還是習俗等也都更加青睞于西方文化。這在潛移默化當中都會給幼兒的價值觀念和認知產生不良的影響。不僅如此,很多家長和教師自身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知。例如:很多家長和幼兒教師根本不清楚端午節等重要節日的文化由來,對于不同少數民族節日的日期和特點也都不了解。甚至很多家長都沒有認真讀過我國的四大名著,這種對于中國傳統民俗和優秀文化是等認識不強的社會現狀,很難給幼兒科學的輔導和教育。容易導致幼兒成長階段價值觀念的偏離。
(二)幼兒教育體系不健全,缺乏對傳統文化的引入
縱觀我國當下幼兒教育體系,由于一直以來我國幼兒教育的缺失,幼兒教育在我國整體教育領域中的地位并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幼兒教育體系不健全。甚至現階段很多幼兒園對于幼兒教育工作都簡單的停留在拼音識字和游戲教育的階段,無法給予幼兒成長科學的引導和教育工作。一方面,不僅課程體系缺乏科學的規劃,幼兒的學習效率和知識掌握能力都不高。另一方面,在教育過程中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引入。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偏離。幼兒主體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接觸機會和學習內容少之又少。讓幼兒教育與中國傳統文化得不到有效的銜接。
三、新形勢下幼兒教育中如何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對于新形勢下完善我國幼兒教育工作,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的相結合,還要積極從幼兒成長的角度和教師及家長的角度入手,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為幼兒學習優秀中國傳統文化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提高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1.提高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學習特點
每個幼兒的存在和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新形勢下,在幼兒教育中科學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幼兒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學習特點。每個幼兒在潛意識里面的學習特點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還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和閱讀愛好等,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家長和教師為小朋友講解民間文化故事、閱讀故事等,讓幼兒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2.拉近幼兒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距離
為了更好的提高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還要積極加深幼兒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家長和教師要創造有利的機會,進一步拉近幼兒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距離。例如:家長和教師可以借助元宵節、端午節這些優秀傳統節日的文化習俗,包粽子和吃元宵等,進行一定的互動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到這些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中去,親自體驗包粽子和包湯圓等,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好的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除此之外,家長在平時的生活和教育中也要向幼兒多傳達優秀民族故事,參與傳統文化活動等,例如:家長帶來幼兒參加孔廟活動,參加傳統的成人禮等。讓幼兒更好的貼近到傳統文化當中。更加直觀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以此產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高效的家園共育體系
家長和教師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主體,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接受到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還需要站在教師和家長的角度上,積極建立高效的家園共育體系。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家長教育的漏洞。對于家園共育體系的打造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定期開展幼兒家長會,向家長積極傳達幼兒的個體成長狀況,讓家長更好的了解幼兒學習和成長信息。也能通過開家長會更好的向家長征詢教學改革對策。實現家長和教師的有效配合,第二,幼兒園定期開展家長與幼兒的互動活動,例如:在端午節和元宵節等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中,可以組織家長和幼兒一起在幼兒園包粽子、包湯圓以及猜燈謎等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有效的拉近家長和幼兒的情感距離,同時也能讓幼兒更好的感受傳統文化所帶來的精神影響。
(三)優化課程體系,完善傳統文化教育
隨著我國幼兒教育地位的日益提升,其教學體系和課程內容也面臨著新的改革需求,為了更好的提升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對幼兒教育還要積極優化現階段的課程體系,完善傳統文化教學內容。一方面,教師和基層教育部門要針對當前幼兒教育形勢的變化,做好幼兒教育和傳統文化的調查工作,并制定科學的教學規劃。為優秀傳統文化的選取和課程內容的改革提供依據和理論指導。另一方面,幼兒園也要積極根據幼兒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積極融入傳統文化的教學。例如:很多幼兒都喜歡畫畫,幼兒園就可以展開國畫的教育和學習。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為創新故事課堂,選取優秀的傳統文化故事作為講解案例,像孔融讓梨、花木蘭替父參軍以及董存瑞的故事等。讓學生深入的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引進和培養高素質的教學隊伍
幼兒教師作為幼兒成長和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對于幼兒的成長和傳統文化的學習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因此,新時期,幼兒園也要積極關注對高素質幼兒教師隊伍的引進和培養。教師不僅要具備現代化教育理論的掌握,同時對于傳統文化也要有深層次的了解和關注,以此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除此之外,對于現有的教師隊伍,也要積極加強培訓和學習,強化幼兒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例如:定期開展講座、交流會議等,普及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以此提升幼兒教師的傳統文化教學水平。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教學意義影響深遠,為了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培養優秀的人才隊伍,還需要積極在幼兒教育中科學的普及傳統文化教育。讓幼兒產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不僅僅是幼兒教育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我國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李宗桂.試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學術研究.2013,(20).
[2]歐陽軍喜,崔春雪.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山東社會科學.2013,(3).
[3]梁麗.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遼寧中醫學報.2005,(5).
[4]王春燕.中國學前課程百年發展、變革的歷史與思考.南京師范大學.2003,5.
作者簡介:張秀麗(1976—),女,漢族,山東齊河人,本科,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