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族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加強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對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具有重要作用。而少數民族地區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就需要提高民族群眾人員素質。中學生作為少數民族地區未來經濟、文化、政治建設的接班人,他們思想政治素養如何,直接影響到少數民族地區未來發展走向。在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群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一步規范學生思想認知和行為,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在較早時間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和對策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學生思想政治 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5-00-02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實現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前提。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和發展不僅僅是民族本身的事情,更關乎國家安全。中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這個時期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身素質,對學生今后發展有著很大幫助。但現階段由于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進一步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一、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1.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師師資力量薄弱
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和內陸地區思想政治教師隊伍還存在較大差距,并且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專業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在很多民族地區中學中,思想政治教師都不是專業教師,大部分是其他學科教師兼職,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傳統方言教課。有不少思想政治教師并不是從普通本科院校畢業,多是通過自學或函授學習獲得本科學歷,這部分思想政治教師專業素質本身并不是很高。現階段,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開展的主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能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新課程教學目標要求開展教學,并不能保證很好的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廣大民族地區,由于學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很多思想政治教師沒有編制,缺少必要的福利保障,在教師隊伍中,甚至還存在一些沒有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教師。
2.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單一
在我國廣大民族地區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通過學校的政治課開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中學思想政治教師主要采用理論教學,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下記錄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不管學生是否接受或者理解,忽視了思想政治學科所應該達到的教育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灌輸式教學,教師在課堂上教學,學生在課堂下被動學習,并沒有結合新課程要求,及時更新和應用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此外,在民族地區很多學校中,學生是由多民族構成,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很多學校都是按照國家統一教育方針和教育目標開展教學,忽視了不同民族語言文化區環境下不同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理解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開展針對性教學,個性化教學和差異性教學。很多學生在學習該門課程時,感覺枯燥乏味,逐漸的對該門課程喪失了學習興趣。
3.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落后
新中國成立69年以來,在國家和黨中央支持下,民族教育得到了較快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現階段少數民族地區,教育設施和教育條件依然比較落后,教育水平和生活環境和內陸地區相比還還存在很大差距。少數民族地區由于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等多種因素制約,再加上民族地區多處于山地和邊疆地區交通不便利、環境惡劣、工業農業基礎薄弱,國家所制定的優惠政策很難落實到位,難以吸引大量人才。由于邊疆地區很多農民群眾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他們受教育思想落后,常常將這種思想灌輸給自己的孩子。再加上目前社會就業壓力巨大,民族地區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外出打工掙錢,由此導致的學生輟學現象時有發生。在現有教學環境下,很多中學生早早對學習產生了厭煩興趣,又受到當地社會不良思想影響,自我行為很難控制,經常會引發一些違法犯罪事件,給民族地區社會秩序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由于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環境落后,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得以改善,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重視這方面因素,采取措施循序漸進的進行改善。
二、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分析
1.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在少數民族地區執行受到影響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國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經濟、文化、政治、教育發展,并連續出臺多項政策改善民族地區教育環境。但從現階段各項政策執行來看,由于受到地理因素、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影響,很多政策還沒有落實到位,只是口頭上的宣傳。尤其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于他們身居邊疆,開展各項宣傳教育工作難度較大。有些民族群眾受到宗教主義思想影響,對國家教育方針和相關政策有很大抵觸性。民族地區政府辦事效率低下,導致國家政策不能切實得到落實和實施。這些現象長此發展下去,勢必會對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各項教育工作產生。很多民族群眾對國家政策抱以懷疑態度,不敢再相信黨政府。
2.社會環境對少數民族地區中學生思想產生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改革開放不斷加大。民族地區教育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他們接受外界信息的途徑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但在內外部社會環境中,一些消極負面的信息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在文化市場中存在了一些不良音像制品、書籍、報刊,也對中學生思想產生種種不利影響。從某種程度上講,社會中存在的消極負面因素是造成中學生信仰淡漠、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歪曲的主要因素。中學生由于社會經驗較少,分辨事物能力較低,思想片面,容易受到外來不健康思想影響。學生常常將自己的國家和多個國家進行橫向比較,得出了一些并不公正的結論。此外,我黨內部腐敗現象和社會不良之風對中學生思想影響也很大,這些現象常常會扭曲黨中央和政府在中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3.民族文化多樣性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影響
新疆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自治區,不同少數民族有其特殊的文化、風俗、文字和宗教信仰。這些因素就導致了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普及和深化。在不同民族內部存在社會發展的多種形式,而社會形態的不同發展階段勢必會對少數民族群體行為產生影響,導致不同民族群體之間思維不同。此外,不同的少數民族還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每種宗教信仰勢必會秉持不同的思想認知,這就會對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就要求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漢語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社會主義價值觀榮辱觀教育的同時,還要全面保護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做好少數民族多樣性文化繼承保護工作,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在少數民族地區順利推進。
三、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分析
1.少數民族地區切實落實好國家方針政策
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方針政策,高度重視和支持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投入,切實落實好教育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學覺得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尤其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就要求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和老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把民族地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第一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榮辱觀教育,保證中學生能夠較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黨中央和國家政府要聯合立法部門,以法規形式保障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經費投入,對民族地區教育格局進行進一步調整,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文化水平和專業素質。要結合民族地區實際情況,積極培育雙語思想政治教師。要進一步落實好具體措施,加強教育監督,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強化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改革
要想保證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改革順利推進,就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民族地區相對于內陸地區經濟、文化、政治、社會、教育相對比較落后,其自身完善發展相對較為緩慢,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經費投入是教育政策順利實施的前提保障。另外還要進一步強化學校教學管理,要在學校領導和教師隊伍中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素質培養,不斷完善中學教育工作制度,確保民族地區思想政治課程合理設置。在進一步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經費投入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民族地區教育改革力度。進一步改善少數民族地區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規模和辦學質量,確保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順利實施。
3.注重民族地區文化傳承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協同發展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都都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文化。而各民族文化在長久的磨合和融合過程中也逐漸實現了統一。在文化統一的發展趨勢中,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既存在共性又包含了獨特性。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在全新歷史時期,國外分裂分子打著民族主義的口號,分裂我國各個民族,使得少數民族地區出現了地方民族主義情緒,如果這種趨勢任其發展,勢必會對國家長治久安產生不良影響。而注重民族地區文化傳承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協同發展,能夠積極引導廣大少數民族群眾樹立共同的社會心理和文化認知,從而有效減少外來不良思想的侵襲,維護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發展。
4.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
中學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單單要重視理論教學,還應該廣泛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證明理論,用理論指導學生實踐。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知行統一,結合當地情況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到各類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競賽,愛國主義講座活動,讓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師生互動進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認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陳海明.中國夢語境下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 2015(02)
[2]劉偉.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多元文化教育與國家認同[J].中國成人教育. 2010(20)
[3]孟立軍.論中央三代領導集體關于民族教育理論的實質[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03)
作者簡介:齊愛華(1967.4-),女,漢族,河南省扶溝縣人,本科,阜康市第四中學,黨支部書記、副校長,研究方向:物理教學和學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