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歡兵
【摘 要】 “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把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及對文本的駕馭融為一體,真正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優化課堂教學,使課堂結構更臻于完美,讓語文課堂更顯深度、力度,真正做到有效導入。本文試著從三方面對“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作一番探索。
【關鍵詞】 一槌定音;課堂導入;有效
播放與文本有聯系的歌曲或視頻,營造可感情境,乃情境導入法;巧妙鋪設或講述一個與課文相關的故事,引人入勝,故事導入法是也;回味學過或熟悉的詩歌、名人警句、俗語等,啟迪塵封的心靈,叫經典名句導入法;還有圖片導入法,問題導入法,懸念導入法,釋題導入法,復習導入法等,不一而足。
眾所周知,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節中的重要一環。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上課也是如此,第一錘就應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當然,“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自然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欲望,使其產生學習動機,可以取得先聲奪人的教學效果。
好的導入,是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一句話、一個故事、一個情境的創設等,啟迪學生智慧,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全體學生都能愉快而主動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中來。
導入是課堂有效教學的起點,是學生學習興趣和情感的源點,更是學生課堂教學的亮點。“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叩開學生敏感的心扉,撥動學生敏銳的心弦,在有趣情境的感受、美的啟發中、思維的熏陶中躍躍欲試地進入學習境界。
講究導入藝術,需注意兩個原則:一是要結合文本內容、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二是要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對導入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和運用,從而激活課堂教學。
一、開門見山
“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如門之鑰匙,如曲之前奏,如戲之序幕,總能帶給學生新的體驗,新鮮感撲面而來,求知欲油然而生,好的導入,開宗明義,單刀直入,用簡潔、生動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好導入,更得切合課文的教學目的,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聯,自然銜接,使整個教學活動進行得生動、活潑、自然。
在教學《范進中舉》時,可以這樣設計導入語:
“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主人翁喜逢人生四喜之一喜,在金榜題名后卻變瘋了,這究竟是什么怎么一回事呢?”
此導入語,極大地激發了學生閱讀文本的強烈興趣,于是乎,認真地研讀起課文。由此讓學生深度閱讀,讀讀周圍人對范進中舉前后的態度描寫,特別是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鄰居及張鄉紳對他的態度。學生自然就會發現,范進的“瘋”不是偶然的,是科舉制度以及這個病態的社會,把范進逼“瘋”了,這種“一槌定音”式的課堂導入,開門見山,迅速走進文本,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也可以看出作者吳敬梓寫《范進中舉》的用意。
二、綱舉目張
“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除激起學生求知欲的同時,更以此為契機,走進文本,掀開文本的縫隙,引領學生向文本更深處漫溯。抓住了這一主要導入點,由此鋪開課堂,帶動其他環節,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使課堂成為一個緊湊、有機的統一體。
特級教師王君在執教《老王》時,課堂的導入語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王老師是個熱愛生命的人。我經常對我的朋友和學生們說,日子要像鮮花,一朵一朵地綻放。但是同學啊,生命有時候很遺憾,很無奈,很艱辛,不僅不是鮮花,甚至連草都不是,只像被人任意踩踏的塵土啊,就如今天我們學習的《老王》,老王的生命狀態是什么樣的呢?我們先讀課文中的這個句子,預備起!
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請思考,哪一個詞語最深刻地告訴了我們老王的生存狀態?”
這一導入語,入“課”三分,巧妙地串連起了課堂的各個環節,先讓學生感受老王的“活命”狀態,再步步推進,讓學生真切感受楊絳的“活命”狀態,最后總結,“活”出高貴的“命”。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導入語固然要激趣,更要擔負起高效課堂的使命,綱舉目張,不蔓不枝,成就完美課堂。
在教學中,由若瑟夫的這句心理話導入課堂,由此,分析小說的情節,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通過與學生的對話,深入探討人物的微妙內心世界,探尋小人物的命運掙扎。課堂最后,讓學生重新品讀若瑟夫的話,真切感受“身處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社會現實,以及若瑟夫的悲憫情懷。
三、前后照應
“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做到前呼,后應,即課堂教學的結尾與起始之間相呼應,進而使整個教學過程盡善盡美,更加完整、圓滿。呂叔湘說過“語文教學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誠如是。
在上《陋室銘》時,可從文章的寫作背景導入:
“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話說時任監察御史的唐代詩豪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到安徽和縣當了一名小小的通判。按朝廷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廳的房子。但是,和州縣的策知縣是個勢利小人,認為劉禹錫是被貶之人,便故意刁難,安排他到城南門外臨江的三間小房子居住。對此,劉禹錫毫無怨言。劉禹錫是唐朝有名的大詩人,文采非凡,他就根據住地景觀寫了一幅‘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的對聯貼在門上。做賊心虛的策知縣見之,甚為惱火,馬上將劉禹錫移居別地,并把住房面積減去一半。這次的房子面積雖然小了些,但是位于德勝河邊,岸柳婆娑。劉禹錫見此景色,更是怡然自樂。于是,他又撰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策知縣聞訊后,下令攆劉禹錫搬到城中一間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舊小房中居住。半年光景,劉禹錫搬了三次‘家。 他在憤激之中,寫就了《陋室銘》,并請柳公權碑刻豎于門外。”
這一導入語,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把學生帶入了教學情境。
最后,老師以這樣的話結束本堂課:
“被策知縣活活‘氣出來的《陋室銘》,名揚天下,是知縣始料不及的。劉禹錫借此表明不求聞達、豁達樂觀、安貧樂道的生活志趣,同時嘲諷統治者及小人,是一篇討伐險惡官場的戰斗檄文。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是劉禹錫的信念,這是他的樂觀,這是他的執著。劉禹錫,好樣的!”
課堂結束語,照應了課堂的導入,前后銜接,渾然一體。
綜上所述,充分激發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開門見山,構建和諧、活潑的教學環境,為整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是“一槌定音”式有效課堂導入的追求。
同時,用新奇或新鮮的導入語,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調動他們學習課文的積極性,走入文本,又要跟所學內容自然銜接,綱舉目張,提綱挈領,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一槌定音”式有效課堂導入的探求。
精彩導入,精彩收課,前后照應,以完美的結構構思語文課堂,這更是“一槌定音”式有效課堂導入的方向。
“一槌定音”式課堂導入,堅持以老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一改常規課堂導入的學習疲勞,按照教學實際需要,選擇相應的新課導入方法,不追求花里胡哨的形式,不以視覺沖擊弱化學生對文本的感知,一切從文本出發,從學情出發,從興趣出發。注重形式與方法的靈活,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自身特點,利用多種方式來導入新課,注重創新,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過程中,拓寬學習的思路,點燃學生的熱情,開拓學生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構建,為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君. 聽王君講經典名篇[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陳坤.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課堂導入[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2(6).
[3] 庫爾特·考夫卡.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