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春
【摘 要】 初中政治學科作為初中教學階段的重點學科,其前身是小學教育中的《社會》與《思想品德》兩部分,而其自身又是這兩個學科的延伸與拓展,這就使得初中政治學科教學顯得較為繁雜拖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又會因為初中政治是開卷考試而出現“學習懈怠”的情緒,使得初中政治的學科教學難以高效、平穩地開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必須進行有針對性地策略調整,以實現初中政治學科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本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開著系統化探究。
【關鍵詞】 初中政治;學科教學;高效策略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論教學策略如何調整,初中政治教師的教學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的知識基礎及相應的學科素養。而就初中政治這一學科而言,教師不僅要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政治知識基礎,還要使學生具備相應的社會素養。只有達成這樣的教學效果,初中政治的高效學科教學才是積極、有價值、有意義的。為此,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環節規劃、教學內容調整等,從而開展政治教學。
一、了解學生基本知識水平,有側重地進行備課
在初中政治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開卷考試的原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是興趣缺缺,難以對初中政治學習表現出應有的積極性,而教師也會因為學生的學習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敷衍了事”。這顯然不利于初中政治學科教學的高效運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先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偏好等內容,在備課環節予以側重,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政治知識學習表現出應有的積極性。
二、設計有效的教學導入環節,真正地調動學生參與其中
在現有的初中政治教學環境中,課前導入環節處在“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這是因為教師的教學導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屬于“自說自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被調動,且學生也沒有參與其中。而課前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必須發揮其作用才能夠推動初中政治學科教學高效開展。因此,初中政治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效的教學導入環節,真正地調動學生參與其中。例如,在教學“財產屬于誰”這一章節時,我就引導學生思考“財產是什么?”“它有多少種類?”等與現實相關的問題,而學生也對這些“敏感話題”相當感興趣,因此在討論學習過程中十分積極、主動,這樣一來課堂教學氣氛自然被有效烘托了出來,而學生也能夠較為輕松地理解課堂上所教學的內容。
三、開展問題式教學,使學生形成“疑問”思維
在原有的初中政治學科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具備著思維惰性,認為初中政治作為一門“開卷考試”的科目不必下功夫去探究,初中政治教師有必要就這一問題對學生開展問題式教學,使學生形成“疑問思維”。教師可以調整教學計劃,適當提前地將“時事政治”納入到初中政治的教學中來。由于“時事政治”是隨時變動的,學生想要有效地將知識與時事對照起來就必須在學習過程中認真探究知識屬性。而這也將有效地提高課堂互動效率與質量。
初中政治作為一門培養社會知識、社會品德、觀念的教學學科,其重要性不亞于其他具有專業屬性的學科,是學生形成基本三觀的保障。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時,不能夠一味地強調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而應當重視學生是否將這些知識有效內化,這樣的教學態度才是初中政治正確的教學態度。而所謂的“高效”教學策略,也應當是基于這一基礎之上建立的。
【參考文獻】
[1] 吳章育. 構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為例[J]. 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4(17).
[2] 姜潔. 大連市沙河口區初中地理學科教學聯合體研修案例之“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學科高效課堂的實踐應用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