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當前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數學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出發,以立足課堂教學、發揮網絡優勢、突出師生地位為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指導思想,論述了網絡環境下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網絡環境 指導思想 數學教學模式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31-02
一、引言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塑造創造性人格。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曾一針見血指出:“中國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不足,這是與美國學生的主要差距。”可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以課堂教學模式為切入點,進行教育內容的革新、教育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因此,網絡環境下數學教學中,建構開放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創設情境,構建資源,營造協作、自主空間,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數學教學模式構建的指導思想
1.立足課堂教學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具體學科教學為基礎,以新課標為指南,以教材為依據,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為此,要構建科學的、網絡環境下數學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深入學習領悟新課標,認真設計每一節課,科學組織、指導學生在網絡環境下自主獲得有用的信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新模式的構建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2.發揮網絡優勢
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工具。由此,構建網絡環境下數學教學模式,只有以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手段為指導,結合數學學科特點,合理組織、設計、開發、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3.突出師生地位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共同活動過程中,明確師生的地位尤為重要。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幫助,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教師只是活動中的指導者和參與者。
三、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
課堂教學模式把一堂課分為三個階段,即情境階段,同化、順應(自主學習、意義建構)階段,應用、創造階段。
1.情境階段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幫助,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從而表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得的方法是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讓學生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進行創造。在這一階段我們可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懸念疑問、激烈競爭、激勵上進等情境,并提供相應的軟件資源和網絡平臺,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引發學生學習動機,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2.同化、順應階段
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講是一個認知過程,是一個主動積極的建構過程。同化和順應是建構的基本環節,也是兩種基本的認知方式,意義建構就是通過這兩種基本方式來實現的。所謂同化,就是利用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對新知識進行改造,把新知識納入到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充實、完善、發展原有的認知結構。順應是指當原有的認知結構不能同化新知識時,就需要調整和改變原有認知結構,順應新知識產生,重建新認知結構,使原來認知結構得到更新、擴展。
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發展水平,創設更多、適合學生選擇、有不同難度的學習資源。學生可根據自身水平,尋找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習起點、學習難度、學習資源及學習目標,擴大學習活動的自由空間,解決個體差異的需求問題,使每個學生潛能得到最有效的開發。在這個階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形成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學生有多種機會在可控制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知識,并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和實施完成任務的方案。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有困難和問題,教師要有意識讓學生利用網絡在線幫助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3.應用、創造階段
應用、創造是學習水平的最高層次。在這個階段,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設數學應用情境,讓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再創造,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創設與學生緊密聯系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親自體驗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于使學生體驗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然而常規教學受到時間、空間等限制,無法很好地創設實際問題的應用情境,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而網絡卻有模擬性強的功能,能很好地創設一個虛擬的應用情境。
四、結論
現代網絡技術浪潮進入教育教學勢不可擋,只有我們迎浪而上,不斷探索,不斷研究,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教育教學的改革才能深入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陸宏.《研究性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電化教育》,2002年1期
[2]龔道敏.《基于網絡教室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電化教育研究》,2002年2期
作者簡介:
朱志淵,男,漢族,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