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梅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也產生了巨大的作用。自從微課步入教育領域以來,其不僅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由于教師借助微課這一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的經驗是有限的,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談一談當前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微課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我們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微課教學 問題 應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9-0133-02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用微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借助微課形式自主地在課前探究,在課中討論,由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其不懂的問題。但是,在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對微課的應用存在以下問題。
1.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應用微課的目的所在。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由于微課在我國教育活動的應用時間較短,不少教師在有限的微課認知下,仍是采取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模式來錄制微課,將微課錯誤地與多媒體畫上等號。在流于形式的微課播放下,學生無法對所呈現的信息技術知識產生興趣,甚至一些信息技術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難以跟上上課速度,久而久之會放棄信息技術學習。這一微課的應用實際情況與預期的目標相距甚遠。
(2)教學任務設計不合理
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少,但極具針對性的特點,這是與其他的教學方式明顯的不同之處。但是,在當前的微課教學設計活動開展中,一些教師仍是采取傳統的方式,將教學大綱上所規定的內容統統放到微課上,這不僅使得所錄制的微課時間較長,還使得其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性,學生在簡單的知識講述下,無法借助微課對深層次的知識進行挖掘。如此,微課無法發揮其應用的價值。
2.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該措施
從以上所提及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中的應用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有對微課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以及不清楚如何對其進行應用。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解決。
(1)樹立微課認知
教師能否對微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教師能否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的應用微課。就微課的特點來說,可以用一個詞來加以概括:短小精悍。這里的短小主要是指所錄制的微課時間短,內容有針對性。這也就要求教師在錄制微課的時候,要對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將重難點知識重點地以微課形式呈現出來,如此可以使學生在課前借助微課學習的時候能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而且,在較短的時間內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符合由于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有限的這一特點,同樣可以調動起學生對新知的探究興趣。
以“自定義動畫”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錄制微課之前我對該內容進行了分析,發現這一知識的應用功能是很強大的,但是教材中涉及的內容卻很少。針對這一情況,在錄制微課的時候,我進行該節的知識點進行了拓展:首先,我會借助一連串的PPT將《熊出沒》這一動畫片的某些片段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Powerpoint自定義動畫的演示下,會對所呈現的內容產生興趣,想要知道老師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接著我會點擊第一章“熊出沒”圖片,右擊“自定義動畫”,在出現了自定義動畫的任務框之后,我會點擊添加效果,直接對所出現的四種效果進行一一分析和演示。在對每一種效果進行預覽之后,我會繼續打開第二張圖片,添加效果……如此,有限的微視頻內容,不僅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使其直觀生動地看到如何設置自定義動畫,加深其對自定義動畫的認識。
(2)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在上文所提及的當前小學信息技術微課內容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教師在錄制微課的時候無法做到有針對性。在課前引導學生觀看微課的目的是使其在課前就能對所要學習的新知有一定的了解,在課堂中教師才能針對學生預習環節所出現的問題一一解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都有重難點,這些其實就是需要學生扎實理解和掌握的。由此,在錄制微課的時候,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將重難點知識著重凸顯出來。有時候,在一節課中所要講授的內容比較復雜,此時,教師可以將重難點知識劃分為一個個小的內容來進行制作,如此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循序漸進地將新知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仍以“自定義動畫”這一內容教學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給指定的對象添加自定義動畫效果。由于自定義動畫效果有很多,為了使學生對每一種效果都有一定的理解,我會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將不同的動畫效果呈現在學生面前。比如,在第一張幻燈片演示下,向學生整體地呈現進入、強調、退出、動作路徑這四種動畫效果;在第二張幻燈片的演示下,重點向學生呈現進入以及強調的動畫效果,如切入、彈跳等;在第三張幻燈片的演示下,向學生呈現動作路徑效果,并向學生講述“單擊時”、“之前”、“之后”等不同之處……如此,在循序漸進地幻燈片演示和知識講解下,學生自然會對自定義動畫效果有一定的認識,并掌握設定自定義動畫效果的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我會對學生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一一解析。比如,大部分學生對動作路徑效果不太理解,我會再次利用微課播放視頻,針對其中所出現的內容再次進行講解。這樣在微課的反復播放和教師的講解下,實現了重難點知識的突破。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對微課有一個深入的認識,采取有效的方式來錄制、使用微課,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微課的作用,優化信息技術教學。
參考文獻:
[1]丁澤霞. 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6.
[2]楊麗.微課讓孩子成為主角——淺談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0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