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蘭強
【摘 要】 現代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較為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善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在此教育教學背景下,體驗式學習方式應運而生,本文筆者詳細分析了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期望能為一線數學教育者的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體驗式學習;數學教學;應用
體驗式學習注重體驗二字,需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著手來組織體驗活動,給予學生化抽象為具體的機會,確保學生的價值觀、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一、體驗式學習內涵
所謂體驗式學習,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有意識地設計情境,以此來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到相應的數學活動中,給予學生經歷知識形成及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不僅能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有意識地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達到最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自主發展的目的。
二、具體體驗內容分析
1. 知識形成方面。每個數學知識點都具有形成過程,老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各種知識的形成過程。比如在學習《乘法》相關內容時,如用100個5進行相加,當如此長的算式讓學生產生恐懼計算的心理時,便會對簡便計算方式產生探究欲望。這時老師可以因勢利導地鼓勵學生進行聯想,并結合本課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索,此種方式不僅能使學生順利體會到乘法的由來,還能通過體驗式學習模式使學生感受到自我思考、探索的樂趣。
2. 各種關聯方面。第一,小學數學課程各知識點間存在著較強的關聯,老師需要在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各知識點間的關聯,激活學生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的意識,從而使學生全面、透徹的理解各知識點,為靈活地應用概念奠定基礎。第二,數學與生活存在較強關聯,利用體驗式學習模式正是給予學生感受生活與知識間關聯的最佳渠道,能使學生明確數學學習在生活中的價值,能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三、體驗式學習應用的三部曲
1. 課前體驗環節。每節數學課的教學時間有限,當教學中有較為抽象的概念時,短暫的課堂時間很難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與掌握。因此,老師需要重視課前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學習,為新課的開展奠定基礎,通過課前體驗環節,給學生留足充分的知識探究空間,使學生在課堂中能更為輕松地感知與理解知識。
2. 課中體驗環節。課中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與感悟的關鍵環節,尤其需要組織學生進行體驗,這對于學生合作學習及自主發展有較大影響。比如在學習《1000以內數字》相關內容時就需要組織體驗環節,采取數小棒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1000這個數字。此實踐性較強的體驗學習過程中,不僅能讓學生輕松的理解1000這個數字有多大,還使學生能清楚地認識到計數單位“千”的概念,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形成相應的數感。
3. 課后體驗環節。課后體驗環節是幫助學生升華知識的最關鍵環節,所以此環節需要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逐漸產生積極參與體驗的意識。如學習完《百分數》相關內容后,可鼓勵學生去不同菜市場調查不同菜品的打折活動,真正比較下哪個菜市場的打折活動更真實與吸引人。
綜上所述,體驗式學習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非常常用的一種方式,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廣大小學數學老師需要更進一步地研究體驗式學習模式、教材及學生,最大化地將體驗式學習模式對于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 宋軍. 體驗式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1).
[2] 王艷麗. 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征與體驗式學習的基本要素探討[J]. 學周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