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萍英
【摘 要】 以往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雖然采取的教學方式多樣,但是效果性并不強,究其原因是由于與學生實際語文理解能力及感性理解能力不符合導致的。所以本文提出了將自制教具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直觀性較強,最關鍵的是有益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及素養的綜合發展。
【關鍵詞】 自制教具;小學語文;應用實踐
語文教與學中的自制教具并不是隨意進行的,是針對具體的課文內容來進行制作的,在此過程的制作中教師能更明確教重難點,學生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所以自制教具作為一種創新度較高的教學形式,不僅具有激趣的作用,更具有創新思維及動手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合理運用自制教具來教學,給其將來人生之路的順利發展進行鋪墊。
一、作用分析
首先,自制教具具有較強的直觀性,有助于其深刻地理解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以語文教學的首要環節漢字教學而言,如果課前能先準備一些有趣的硬紙板,將圖形、圖片與漢字結合起來進行展示,這樣達到的漢字教學成效必定是不可思議的。
其次,自制教具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及時激發其好奇心及探究心,將之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既能及時考察其知識掌握情況,還能使教學更具針對性,給予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空間。
再其次,自制教具環節可以是教師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學生自己制作,還可以是師生共同來制作,既能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也能使師生對教材有更為獨特的認識,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教與學成效的共同發展。
最后,自制教具并不是簡單的,需要初期的精心設計、中期的收集素材和后期的動手制作。
通過此完整的制作過程之后,其能力不僅能得到全面的提升,還會為今后的學習帶來更為積極的作用。
二、具體應用分析
1. 師生共同參與。制作教具的首要任務是對課文進行全面了解,只有當師生探討之后,才能完美的將課文內容展現出來。此師生共同參與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其通過制作逐漸理解課文。當其遇到困境時,要及時給予幫助。
2. 給予自己制作空間。語文教材編制的內容豐富又多彩,每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都不同,都有獨特的特征。通過自由制作教具,既能促進思維發展,又能激發并增強學習內驅力。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制作過程能真正實現學有所獲、學有所思的目的。
3. 以分組形式參與制作。制作教具并不是隨意進行的,需要學生將動腦思考動作操作應用其中,所以教育者應充分重視此環節。此制作活動中,既能增進合作意識與情感,又能通過一些技巧性較強的方式給其營造良好氛圍,給予其交流合作的機會,制作出更為具象與完美的教具。鑒于上述種種,自制教具不可忽視,自制教具的整個過程更不可忽視,只要運用合理,必能為今后學習進行鋪墊。
既然現代化的小學語文教學追求高效化與顯著化,這就需要廣大一線教育者不要再沉浸于自己陳舊的教學模式中去沾沾自喜,而是要善于去觀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要善于將先進的教學手段——自制教具運用到教學中,給予其輕松學習語文課文的機會,更給予其感知課文魅力的機會,相信通過這樣長期以往的教育之后,其無論是學習情感、積極性,還是各種能力都會處于不斷提升的狀態,可以說非常有益于今后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忠芹. 淺談自制教具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功效[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3).
[2] 周艷. 自制教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考試周刊,2013(42).
[3] 張良. 自制教具在新課程中的功能及作用[J]. 宿州學院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