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薄弱學校的改進,最重要的是自我改進。立足本校是改進的出發點,校長領導力是改進的著力點,以人為本是改進的關鍵點,制度建設是改進的支撐點。在薄弱學校自我改進的各項策略中,最根本是人的改進,是以校長領導下、辦學理念指引下的師生觀念的改變,來促進學校的改進和發展。
關鍵詞:薄弱校;自我改進;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16
作者簡介:嚴富雄(1971—),男,福建長汀人,福建省長汀縣新橋中學校長,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學校管理。
薄弱學校要發展,實現保證生存、持續發展,并且能夠跨越式的發展,需要外在的支持,特別是在硬件的改善、師資的補充等方面,政府起的作用尤為重要。但是,內在的改進,才是真正促進薄弱校發展的根本。本文就學校自我改進行動路徑和可行策略進行了一些思考。
1.立足本校是改進的出發點
學校的改進,通過系統的努力,改變學校的學習條件,包括外部的力量和內部的力量,達到更好地實現教育目的。而在制約學校改進、發展的各要素中,學校內部的影響是最關鍵的部分。因為所有的外部力量,只有通過學校內部的自我努力,才能夠轉化為促進學校發展的實際能量。
在改進的所有措施中,我們應該從學校的現有資源出發,在學校的硬件設施、師資隊伍、生源狀況等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通過自我改進,盤活學校存量教育資源,優化現有的教育資源,讓其產生最大化效益,根據校情,在教育教學的各領域進行優化。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上,學校要建立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基本模式;在教師培養上,要立足校情,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
2.校長領導力是改進的著力點
學校的改進,是校領導、行政、教師等學校成員進行反思和提升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校長的領導力是關鍵,是改進的著力點。校長的辦學思想、管理和領導能力,直接關系到學校改進的程度。在校長領導力的各種要素中,最重要的應該體現在辦學理念的確立、共同愿景的描繪、發展戰略的制定、辦學措施的落實上。校長的辦學理念是校長領導力的重要體現,在學校的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正確的、符合實際的辦學理念是學校改進和發展的保證;在薄弱學校中,校長的決策能力,是保證學校和全體師生朝正確方向前進的指南針,校長需要有清醒的頭腦、頑強的毅力、堅定的決心,才能夠帶領全校師生,真正通過內在的努力和拼搏,將正確的理念與實際行動融為一體,為學校的改進提供動力。
3.以人為本是改進的關鍵點
薄弱學校主要的薄弱要素,有物質方面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主要體現在是教師和學生。在所有的改進要素中,人的問題是核心問題。改進薄弱校的關鍵點在于調動師生積極性,激發師生潛能。
薄弱學校的大多教師,對學校缺乏感情,沒有認同和歸屬感。他們更多的是將教師這一職業當作謀生的工作,學校也只是上班的地方而已,甚至個別教師把教學等同于上課,把教學相當于副業,沒有把學校當成是實現自我價值、成就人生理想的熱土。而要實現學校的自我改進,需要激發全體教職工的智慧,樹立學校的共同愿景,激揚教師的工作熱情、團隊精神,逐步形成對全體教工有號召力的辦學理想與目標。
學校的服務對象是人,包括教師和學生。因此,在落實一切工作時,學校要考慮人的情感和需求。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我們的師生在已經解決基本溫飽的前提下,需要的是歸屬感、受人尊重,更需要成就感,這些是我們工作的基礎。所以基于人性,激發潛能,通常是薄弱校最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在改進的過程中,薄弱校要把教師放在首位,關心教師的生活,提高教師的待遇,改善教師的工作、生活環境,爭取充分滿足教師的基本要求。同時,通過共同愿景的構建,引領教師在專業等方面得到提升和發展。
4.制度建設是改進的支撐點
教師潛能的激發,是學校內部結構關系得到變革和改進的關鍵。潛能的激發,需要通過合理的制度建設來支撐。合理恰當的制度,是學校各種正能量得以激發的重要保障,正能量的激發將帶來全體教師教育教學潛能的激發。具體的表現就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特別是在教研上會顯得更積極更投入。在集體備課、導學案編制、課外輔導上,會采取激發學生主體性、促進學生發展、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上,從而給以學生正方向的引導和促進。
制度的建設,需要全體教師積極參與,要在集體事務中體現教師主人翁的位置。學校要重視激發和引導教師的參與意識和習慣,通過參與學校制度的制定,激發教師的工作責任心和歸屬感;要通過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增加教師對學校的信任、認同,讓教師明確認識到學校和教師是一個整體,有共同的目標,也接受共同的約束;要促進師生整體的共同成長,使每個教職工明確認識到個人的成長、發展與學校事業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參考文獻:
[1]王永強.薄弱校的界定與成因探究[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4):65-68.
[2]朱德民.促進薄弱校內涵發展的有效途徑[J].當代教育科學,2012(1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