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本
摘 要:教學反思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版塊之一。在教學反思中,教師通過收集相關信息,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思想、行為,保障教學能夠更好進行。本文就根據我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總結出歷史教學與教學反思的相關要點及提出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反思;建議;歷史教學
偉大主席毛澤東曾說:“人不能沒有批評和自我批評,那樣一個人就不能進步。”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常檢點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對教學的情況進行教學反思是教學進步的途徑之一。
一、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狀態反思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們摒棄了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使用“以學生為主”的新型教學方式。在“以學生為主”的教學下,學生的獨立學習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出現下滑的情況。我發現,在課改中,我們學校曾嘗試著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每組成員的位置都調在一起,以兩列四排為一個小單位,每組八名成員,兩列學生面對面坐,這樣方便學生討論。每一節新課前,都讓學生組內先行看書十分鐘,再討論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去后,每組派一名代表,傳述組內成員經過討論,但是仍未弄明白的問題。一段時間以后,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加強學生間的情感交流,另外,學生對教材的內容可以進一步的熟悉。但是,根據學生的討論學習的狀態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我們發現:在提供給學生十分鐘討論時,有的學生竟光明正大的聊起天,談著與學習無關的內容。
還有,學生對待歷史的學習態度并不是很端正,除去那些特別喜愛歷史的學生,其他學生對待歷史學習則顯得有些應付了事。他們不是內心真正的想要了解歷史的真諦,更多的是想著對付考試。于是,課后作業的不認真完成便成了他們心目中理所當然的事情。而教師布置的課后任務都是為了讓學生再次記憶課堂中教師所講的重點知識。但是,他們由于忙著完成其他科目的作業,并沒有及時的完成溫習記憶,教師在聽寫的時候,有的學生便在下面打小抄,有的將內容寫在桌子上、文具盒上。反正學生在對待教師檢查背誦情況時呈現的就是臨時抱佛腳的狀態。由于學生上課思維沒有跟著教師的思維走,還有他們那不認真對待歷史學科的學習態度,最終導致學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上沒有取得優秀的成績,也對歷史的學習感覺到乏味,無聊。
二、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反思
從學生的學習狀態層面反思后,教師也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情況進行一定的反思。
首先,是備課,備課是教師對于該堂課的籌劃安排的重要環節。如果教師沒有精心的備課,他們在課堂中便是想到什么講什么,他們的教學思路沒有經過嚴謹的思考,往往會給予學生一種思維的混亂,還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梳理沒有條理。當然,對于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而言,有的教師即使不備課,也能把課堂中的知識點講的有條不紊,但是備課畢竟是教學環節的重要部分之一,是課堂進展更加順利的保障,教師還是應當在課堂前備課。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備課中不能僅考慮知識點如何給學生講完,還應當考慮用怎樣的教學方式講解知識點,學生聽課的效率才能得到極大限度的提高。其次,講課是教學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我發現有這樣的教師:用一堂課的時間把教課書上的知識給學生講解完,下一堂的課便接著下一節知識內容地講解,等到把一章的知識全部講完,便開始檢查學生的作業情況,這樣日積月累似的知識點背誦,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背誦疲勞。講課的時候教師不應當只注重把知識點講完便可,教師還應當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對備課內容安排進行一定的調整。再則有的教師課堂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化,沒有利用好如今的互聯網設備,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從單一化向多元化方向調整,讓學生覺得在歷史課上是享受而不似在地獄。最后,對于課后的作業,有的教師在課后作業布置后沒有讓學生及時地上交和批改作業。教師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學生對待該科目的學習態度,自然學生對待課后作業也便出現敷衍了事的現象。
三、對反思現狀提出改進
(一)了解學生,培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親近感
如果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著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也會敢于向老師質疑。當然,也能促進師生間在以后學習中有更多地交流。教師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到學生在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中存在怎樣問題,這樣也方便教師對癥下藥地幫助學生。
(二)多元化教學,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書不是用來死讀的,學生能夠從書本中獲得知識,這應當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教學的單一化,課堂的沉默模式,讓學生不能體味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因此,教師改變一些傳統的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習是一個有效的教學措施。之前提到的新課改,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學習,存在著不足之處,但也有著益處。總而言之,只要教師對課堂加以管理,分組式學習對于歷史學科還是可取的。除此之外,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時,不妨聯系現實生活,把現實生活中與歷史事件相關的事件以對比的形式給學生講解,讓他們意識到歷史知識學習后是有用處的,貼近現實生活的。
(三)合理管理課堂紀律,認真對待學生的課后作業
學生對課后作業付出了時間與真心,教師也應當對他們的付出給予回贈。教師應當嚴于律己,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不能周而復始的日積月累。對于課堂上的分組討論學習,我認為只要教師嚴格的管制課堂紀律,適當地分配時間給學生討論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所帶來的利會大于弊的。
教師通過根據自己收集地教學中存在不足的相關信息與自己教學預期結果相比較,從中找到自己教學的不足之處,再根據教學情況制定出更加適合的教學方案。這樣的教學反思,對于教師的進步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