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芳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寫字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教學任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首先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他們視寫字為樂事,自覺愿意寫,那寫字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其次要采用訓練、比較、拓展等方法引導學生把字練好,鞏固好。
【關鍵詞】低年級寫字教學;激勵;訓練;比較;拓展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寫字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教學任務。而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正確書寫,而且要寫得美觀,是絕對需要反復練習的。我曾經動輒要求學生將生字每個抄十幾遍,希望學生通過多練從而把字寫好。但我發現,這種做法往往事倍功半,大部分學生的字反而越寫越差,甚至以此為苦差事,在這種心態下,即使讓他們抄再多遍也是徒勞的。
為此,我仔細琢磨,試圖探索出一條提高小學生寫字水平的新途徑。我決定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首先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讓他們視寫字為樂事,自覺愿意寫,這樣寫字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其次采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把字練好,鞏固好。事實證明,效果的確不錯。
一、巧激勵,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一)故事激勵
愛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可以從中汲取知識,感悟道理。平時一有時間,我就在班上為學生講古人勤練字的故事。如幼年時期家境貧寒的王羲之,把碗當硯,把刷子當筆,把黃泥漿當墨水,把墻壁當紙勤奮練字的故事;米芾買“貴紙”練字,保存銀元紀念用心良苦的秀才的故事。通過聽故事,學生明白練就一手好字要花費不少功夫,即使當他們練字進步不太明顯時,也不會灰心喪氣。為了激發學生認字、愛字的興趣,在分析字形結構的時候,特別是一些象形、會意的漢字,我特意講了許多小故事給學生聽。如“林”字,我說:“兩個木字并列,表示許多樹木在一起,這個地方就是林。”又如“采”字,我告訴學生上邊是“爪”,表示手在木上采摘。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牢記這些會意字,而且讓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也會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名言激勵
為了營造寫字的氛圍,我把一些贊美中國漢字和書法的名言張貼在班上,如“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麗的畫。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漢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寶庫。——日本幼兒開發協會理事長、索尼公司創始人井深大”“漢字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香港語文協會名譽會長安子介”等。每天浸潤在其中,學生耳濡目染,逐漸領略到祖國漢字的無窮魅力,進而萌發認真寫字的欲望。
(三)競賽激勵
平時布置的生字詞語作業,只要累計五個“優+紅花”,就在“看誰紅花多”的評比欄目里給他貼一朵小紅花,期中和期末評出誰的紅花最多,進行獎勵。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直觀的獎勵無疑是很受用的。每次發作業本,學生都迫不及待地先看看分數,再數數自己獲得“優+紅花”的個數。還不足五個的,他們滿懷期待地認真地完成下一次作業。夠五個的,他們就歡呼雀躍地拿著作業本來到講臺前拿小紅花,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小紅花貼在“看誰紅花多”欄目里自己的名字旁邊,一臉的自豪。另外,我每個月舉行一次寫字競賽,選出一、二、三等獎和進步獎,獲獎作品在展覽處展示,這樣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寫字積極性。
(四)榜樣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而來自學生中的榜樣是最有說服力的。因此,我每次批改作業總要挑選一些好的作業在展覽處展示,供大家欣賞學習。并且,我讓這些學生談談把字寫好的心得體會,及時進行表揚獎勵,使他們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長期如此,其他學生可以潛移默化受到影響,鞭策自己更努力地練字。當然,鑒于學生易產生驕傲情緒的實際情況,樹立的榜樣不要一成不變,要不斷地樹立新榜樣。班上學生的寫字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很認真,寫的字總讓人賞心悅目,表揚及展出的機會很多,為避免他們驕傲自滿,對于他們的字我會更“苛求”,甚至有時候還有意“刁難”,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學生平時做事情總是丟三落四,寫的字也經常“掉胳膊斷腿”,別說美觀,準確都談不上,這樣的水平時常讓他們對于表揚和展覽望而卻步。猴子想摘樹上的果實,但是它跳了起來都夠不著,它就會放棄。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我會更小心地呵護他們的寫字熱情,對于他們的一點進步我用放大鏡去放大,及時表揚,一旦他們把字寫得準確了,盡管還不是很美觀,我也會破例展出。看著他們驚喜的表情,我知道他們內心希望的火焰已經開始點燃。
(五)言語激勵
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渴求進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面對學生一些不理想的作業,我不會說些“你的字實在太丑了”“怎么你的字老寫不好”之類的話去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而是用“你的字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如果你的字能寫大一點就更好了”“加油”之類的話去鼓勵學生,或者蓋上顏色和圖案活潑生動的印章去夸夸他們,或者發表揚信給寫字進步的學生,以燃燒起他們對寫好字的希望之火。
二、巧訓練,培養學生的寫字技巧
首先,訓練學生的握筆方法和寫字姿勢。正確的執筆方法和端正的寫字姿勢這兩方面的訓練要常抓不懈。我要求學生書寫時做到:兩肩齊平坐端正,頭正背直挺起胸,筆桿拿穩不松不緊。同時還要做到“三個一”:眼睛離書本一尺遠,手指離筆尖一寸,胸脯離桌邊一拳。良好的書寫習慣不僅是寫好字的重要保證,更影響到學生的視力和身體健康,忽視不得。
其次,訓練學生觀察、分析字的能力。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偏旁的寫法。某些漢字變成偏旁時,字的筆畫就會發生細微的變化,稍不留神,就會寫錯字,影響字形的美觀。如“羽”字成為“翠”字的偏旁后,應該把“豎折鉤”的“鉤”去掉。又如“光”成為“輝”字的偏旁后,應該把“豎彎鉤”寫成“豎提”。第二,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注意筆畫少的字和筆畫多的字的筆畫分布規律,分析如何做到勻稱。如“棵”字的筆畫較多,寫的時候要注意做到左窄右寬,右邊的筆畫要寫得緊湊,而且筆畫間的距離要做到基本一致。
再次,訓練學生記憶字形結構的能力。我發現班上有些學生在課外寫字興趣班上課,他們有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書寫水平逐漸提高,無論寫作業還是答卷,字跡明顯有進步;而有的學生在練字帖上寫的字很不錯,而寫作業或答卷的字體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寫字過程中將字體間架結構內化于心,平時書寫就能做到心中有田字格,字體自然就端正,反之亦然。怎么訓練學生記憶字形結構呢?可以讓學生寫字時描紅了兩個生字后,就用本子遮蓋例字和描紅字,憑著記憶嘗試獨立完成書寫,久而久之,他們的心中就會在寫字時浮現出田字格。
三、巧比較,提高學生的寫字水平
首先,引導學生拿自己的字和范字進行比較。練字,當然從臨字開始。我經常引導學生把自己寫的字同范字進行比較,找出差距,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寫字的方法,把握結構的不同形態、筆畫的粗細長短及點畫之間的組合關系等。只有引導學生常作這樣的分析比較,才能使他們不斷克服臨寫的不足,以逐步符合規范字的要求。
其次,指導學生對自己不同階段寫的字進行比較。學生寫字的進步是循序漸進的、不易察覺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把自己在不同階段寫的字進行比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到學有甜頭,學有奔頭,有成就感,從而調動練字的積極性。
再次,鼓勵學生把自己寫的字與別人寫的字進行比較。俗話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寫字最忌驕傲自滿。因此,我經常讓學生把自己寫的字與同一年齡層次的人寫的字進行比較,比如和同班同學或鄰班同學的字進行比較交流。在比較中,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能增強自信心;看到自己的短處,則能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巧拓展,鞏固學生的寫字效果
語文是最開放、最容易和社會生活發生聯系的學科。因此,寫字不應只局限在課堂上進行,而必須向課外延伸,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獨立寫字的渠道,以鞏固寫字的效果。如鼓勵學生在家里貼字卡,給家人寫簡短的留言條,當小老師教鄰居的小朋友寫字,嘗試給親人寫信等等,讓他們切身體會到寫字的樂趣。我班有位學生,他的媽媽長年在外地工作,他給媽媽寫了封簡短的信,后來媽媽回信了,他高興地拿著媽媽的來信找到我,對我說,原來寫信可以和媽媽說話,他還可以在信中畫畫送給媽媽。這位學生的字后來越寫越漂亮,而且他還經常向我請教不會寫的字。看來寫信也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可謂一舉兩得。
我還在班上舉行主題手抄報比賽,如“我是環保小衛士”“閱讀真快樂”“我是小當家”等主題,要求圖畫精美,字體規范、整潔、美觀。學生在制作手抄報的過程中,會認真地書寫。我把制作精美的手抄報張貼在學習園地時,不失時機地告訴學生:“字體美觀的手抄報會吸引更多的小讀者,小讀者通過欣賞手抄報,可以收獲很多知識,你們是知識的傳遞者,你們很棒!”這樣不露痕跡激勵學生認真寫字,讓他們不覺得寫字枯燥乏味。
以上是我對小學低年級寫字教學的一些探索,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情,想出一系列的點子來引導學生認真書寫規范字。當然,我們要讓學生明白,寫好字的關鍵還是要勤奮練字,持之以恒,這樣才可以讓一手規范、美觀的字伴隨一生。
【參考文獻】
[1]李素清.淺談低年級寫字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7):62.
[2]郭艷霞.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快樂識字方法[J].新西部,2012(Z3):229.
[3]黎水秀.試談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之探索[J].生物技術世界,2012(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