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雄金
【摘要】培育學生的理財能力,這是新課程主張教育與生活相結合之體現。文章從設計理財教育的教學目標,設計具有理財教育的教學情境,在講述數學知識點中開展理財教育,在教學案例中開展理財教育和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開展理財教育這些方面,論述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理財教育之開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理財教育;教學情境;實踐活動;教學案例
新課程提出,必須把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互相結合。伴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人都意識到理財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在小學數學學科中,有許多理財教育的知識。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挖掘這些理財知識,結合教材知識點開展理財教育,能達到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相融合,培養學生擁有適應社會生存能力等素質教育目標。鑒于理財教育對小學數學學科之價值,筆者就在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論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理財教育之開展。
一、設計理財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指導方向。為此,教師應該設計理財教育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教學課朝著理財教育方向去設計。
例如“合理存款”這一課,原有的教學目標定位是鞏固有關折扣、百分數、納稅等知識,掌握計算、分析、比較、符號化、概括等過程,體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之作用。為了體現理財教育之目標,教師可以把這一節課教學目標定位為:1.知道哪一種存款方式獲得的利潤更高,收益更大;2.掌握多種理財工具。通過這樣設計,整堂課的數學教學活動都會圍繞著理財教育來展開。
二、設計具有理財教育的教學情境
由數學學科的特征可知,數學計算與消費、理財都是密切相關的。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錢需要去支配;什么樣的消費方式能夠有價值又省錢;如果為了省錢,把錢存放在銀行之中可以獲得多少利息……這些理財內容都涉及數學計算。為此,教師可以設計具有理財教育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理財知識密切相關,從而有效對學生開展理財教育。
例如在“加、減法估算”這節課中,教師可以創造理財教育的教學情境:“如果媽媽叫你帶100元去超市買東西,超市里有25元的花瓶、120元的褲子、52元的T恤、28元的熱水瓶、24元的杯子、43元的水壺。如何用這100元買三樣東西,使自己剩下的錢最多呢?”通過這樣的教學情境設計,學生就明白生活中的理財觀念就是學會有計劃地去花錢,在支出上不可以超過自己擁有的錢,從而在潛意識中培育小學生合理使用零用錢的觀念與意識,對學生開展理財教育。
三、在講述數學知識點中開展理財教育
前面說到,數學教材中許多知識點與理財教育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地去滲透理財教育,根據理財教育目標在課堂上使用一句總結、一個問題、一個小小的教學方法,使課堂知識講述與理財教育互相聯系,那么學生的理財知識就會豐富,理財意識就會增強,理財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例如在“折線統計圖”教學中,在講述折線統計圖特征的時候,教師為了講述理財知識點,可以講述現實生活中的股市走勢分析圖,指出它是折線統計圖。教師在展示股市走勢分析圖的時候,應該讓學生指出它代表股市漲跌變化的一個趨勢,并且根據這個趨勢來指導投資行為。然而,由于受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這個股市走勢圖的預測不是非常準確。通過這樣的數學教學過程,就把數學知識與理財教育密切結合起來。
四、在教學案例中開展理財教育
根據數學學科的特征進行分析,數學計算過程與理財活動是有著密切關系的。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舉一些理財教育的教學案例,讓學生明白理財活動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關,對學生有效開展理財教育。
例如在“生活中的小數”這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換單位、比較大小等知識點,教師可以舉一個學生生活實際案例來開展理財教育。例如:“兒童節到了,媽媽給小明零用錢到商店去買玩具汽車,他逛了許多家玩具店。他看到的第一家玩具店里的遙控汽車是556角,他覺得太貴了,于是又走到了第二家。在第二家玩具店,他看到了另一款遙控車售賣59.25元。他決定貨比三家,于是又走到了第三家玩具店。在第三家玩具店,他看到一款遙控汽車,價格是2980分。當他走第四家的時候,發現那里的遙控汽車是57元8角。”這個教學案例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學習這個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學生也懂得了分、角、元這三種單位之轉換,知道了小數點的意義,知道了買東西學會貨比三家,付出的錢應該與物品互為等價,這些都是理財教育知識。這樣,通過這一教學案例,學生學會了理財知識與數學知識,達到了知識教育目標與理財教育目標的統一。
又如在“小數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在舉案例的時候,可以設計一張表格,讓學生列出自己家庭平時的經濟開支情況。根據這些開支情況,分析家里平時消費比較多的在哪些方面,哪些是不合理的消費,談談自己對家庭消費的合理看法。通過這一過程,學生既懂得了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又培養了理財能力,達到了理財教育與知識教育的雙重目標。
五、設計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開展理財教育
新課程主張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理財教育有密切聯系的教學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此,教師可以以解決某一個實際數學問題為活動目標,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為主要核心來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應該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傳授數學知識、理財知識,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
例如在“小小商店”這一節課中,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實踐活動。具體來說,可以讓每一個小組選一人當商店的店主,在小黑板上寫出即將出售的商品,其他組員有的扮演孩子,有的扮演家長,有的扮演柜臺收銀員。家長給零用錢讓孩子去商店買東西,然后評論孩子的購物行為是否經濟、合理,是否用最少的錢購買了足夠多的商品。這樣,扮演收銀員的學生學會了準確付錢找錢,扮演店主的學生學會了標價,扮演顧客的學生學會了如何把錢花在值得購買的商品上。在這種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理財能力得到了培養,知識教育與理財教育的目標也得到了實現。
【參考文獻】
[1]陳金女.略談在數學教學中結合理財教育的新理念[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 (10):54-56.
[2]戴金花.我國中小學理財教育的缺失及對策[J].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10(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