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艷杰
摘要: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擁有燦爛優秀的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國家得以長遠發展的精神食糧和關鍵所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既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揚,又是對語文教學方式的一種創新和改革,對于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現階段,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界比較關心的問題,這其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傳統文化;語文課堂;古代詩詞;誦讀經典;實踐活動
一、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個民族持續發展的根基,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國文明不斷向前發展的基礎和動力。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正在被人們漸漸遺忘。很多孩子并不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甚至有些孩子根本沒有接觸過這些經典。他們比較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更加熱衷于圣誕老人,更喜歡看國際大片和外國文學,反而對傳統文化嗤之以鼻。傳統的文化對于孩子們來說代表的都是過去式,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漸漸的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就會越來越少,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弘揚傳統文化教育是勢在必行的。
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的幾點建議
(一)在校園營造傳統文化的氣息
我們學校的校園布置都充滿了傳統文化氣息,學校的外墻粉刷的我國的傳統繪畫,內墻張貼有著名的國學經典詩詞,教學樓都冠以古風古韻的名字。校園各處立有古代名人雕像,教室的墻壁上張貼有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后黑板上專門開辟文化角專欄,到處都流露著濃厚的文化氛圍。當涉及到有關于傳統文化的課文內容時,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音樂或影像資料,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真切的感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精湛與美妙。與此同時,也可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多種等方式,向學生們介紹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二)利用漢字教學弘揚傳統文化
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字詞中的文化色彩很濃。我借此使學生在活躍有趣的課堂氣氛中領略中國文化,掌握字詞。如在講解“國”這個漢字的時候,我先給學生們出示繁體字“國”。國字原作“或”,字形像以“戈”守衛“口”,后來在字的周圍又加了一個方框表示疆域。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利益包括的一些基本要素,從而理解國家利益的內涵,更好的培養了學生們熱愛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借助教材中的古詩文弘揚傳統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文,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教材中的傳統文化意蘊挖掘出來,探索古詩文背后所蘊藏的感情。從《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體會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情感;從《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中,讓學生學會珍惜時間;從《伯牙絕弦》“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中讓學生懂得知音難覓,學會珍惜友情;從孟郊《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讓學生學會尊敬父母,孝敬長輩。可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懂得仁義禮孝敬等傳統文化,從而傳統文化在無形中得以傳承。
(四)利用作文教學弘揚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的內涵,通過作文教學去弘揚傳統文化,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凡涉及到的可以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我就會要求學生寫隨筆,抓住每一次練筆機會,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如:在學習《詹天佑》后,我布置學生寫隨筆,從詹天佑身上學到了什么?你將怎么學?從學生的隨筆中就可看出他們心中迸發出的愛國精神、科學精神等。
(五)誦讀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古語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說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各式各樣的方法來誦讀經典,還原國學經典的原生態。誦讀經典不應只局限于課堂,我們從小學開始,每一冊語文課本中都收錄了許多必讀的課外讀物,其中有許多就是關于傳統文化的。在每年的寒假、暑假,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閱讀文化名著。如《三字經》、《弟子規》、《孟子》和《紅樓夢》等。可能很多學生會說“看不進去”、“讀不懂”,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在流行“快餐文化”的今天,他們還不能完全靜下心來。教師應勸導學生“開卷有益”,鼓勵學生在閑暇時間多閱讀文化經典,誦讀經典詩詞,慢慢的就會積少成多,從而發現傳統文化更多的魅力。
(六)開展實踐活動弘揚傳統文化
課堂教學的范圍畢竟是有限的,我們要想更好的弘揚傳統文化,就要鼓勵學生積極的去融入社會。所以利用課余時間,辦好各類專題實踐活動,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如在進行《盤古開天地》教學的時候,先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創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在進行《趙州橋》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建筑上的精深造詣和聰明才智;隨即引入了《清明上河圖》的學習。通過三個不同的窗口,讓學生多角度地去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還可以搜尋古代神話傳說,摘抄成小故事形式的卡片,每組選一名代表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
初中階段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時機,從某種意義上講,品德的培養,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影響是終生的。作為一名一線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育這個陣地,在孩子的內心埋下學習傳統文化的種子。只要我們能堅定不移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就能使語文課堂教學大放異彩,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馬秀梅.語文教學要注重弘揚傳統文化[J].經貿實踐,2015(06):167.
[2]李明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J].赤子(上中旬),2015(10):305.
[3]史豐.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提高學生素養——再談《大學語文》與傳統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8(0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