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郁
摘要:教師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和中堅力量,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要不斷優化教學技能。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磨練自己的課堂導入、教學語言、課堂講授、教學反思等等相關技能,這樣才能更快地、更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技能;課堂教學;數學教學
教師的教學技能是指教師在組織和引導整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夠在教育教學理論中相關內容的指導下,充分利用自身的豐富知識和專業技能,參考教學經驗,以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更完滿的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教學技能的提高會促進教師整體素養不斷提升,教學技能需要在實踐中鍛煉,在經驗中反思,所以教師要從教學的方方面面入手來提高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技能。
一、課堂導入技能
導入作為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僅奠定了一節課的基調,還會影響后續環節的展開,進而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它也是教師需要重視并掌握的基本技能。導入不是固定的、程式化的,通常只需短短幾分鐘,卻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技能就提出了要求。教師要能夠在上課伊始就簡潔快速地導入新課,營造出積極的課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入針對教學目標、圍繞教學任務、切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中,進入特定的學習狀態中。
例如數學課程,它在實際生活比想象中更加普遍化和實用化,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發現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相關問題,結合教學內容,能夠在課堂伊始就簡潔干脆地喚起學生好奇心,抓住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以高度注意的狀態進入新課學習并能保持住注意力的集中。
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教師需要進行綜合考慮,首先依據具體的學科內容、知識結構,還要考慮到學生心智發展水平與需要等,然后來設計或者選擇合適的導入策略。在進入新課題的講授之時,要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引導,學生才能明確地認識到學習的目標和方向,發現知識聯系、形成知識結構。例如在數學課堂的導入時候,結合學情有計劃的尋找、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比如說直觀的、有趣味,有故事情景的導入方式更適合低年級學生,而對于有一定知識基礎和經驗積累的學生,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側重于新舊知識之間的相關聯系來導入新課,也可以適當提出具有思考性,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對解決矛盾的探究興趣,再一步一步引向深入。[1]
二、教學語言技能
教學語言是教學信息的載體,課堂教學中知識、思想、品德,以及紀律的管理,都離不開語言,教師教學語言的水平會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課堂教學語言要力求規范清晰、準確嚴謹,兼具科學性與藝術性,生動形象,富有節奏感和適當的幽默感,不僅使講授有效,還能講出美感。
教師的語言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語言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例如導語設計可以適當增加情境性和趣味性。此外還有教師的提問,作為課堂中最重要、最常見的行為之一,它也是教師語言技能高低的主要體現之處,在進行問題設計時要體現科學性,語言要嚴謹、指向明確。設計的問題不是簡單的“是什么”、“為什么”,避免學生在思考交流時是盲目的,沒有方向性,提問設計要注意循循善誘,深入淺出,能從問題中有效地引出知識,使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提示下受到啟,在思考交流中能凸顯出知識的本質,探索新知,梳理思路,掌握方法,而不是不甚了了,討論半天還是不得要領。以數學課程為例,由于數學課程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同時兼具很高精確性和邏輯性,數學課堂上教學語言就要干脆利落、言簡意賅,不要造成長篇累牘的感覺,可以適當提高感染力,能用簡煉的、富有啟發性講解語言體現出數學學科邏輯性的特點,點撥、啟發學生走出問題疑惑點,明確解題思路的出發點,找到解題方向與途徑,選擇解題的最佳策略與方法,提高解題效率與準確率,拓展學生思維。所以,教師還要練好語言技能,能靈活選擇恰當而有效的表達方式。[2]
三、教學講授技能
講授是最早使用于教育教學,沿用至今且運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目前學校教育中傳道授業解惑的最主要的方式。教師的講授技能就是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解析和轉化,通過口頭語言單向傳遞信息,增加學生間接經驗積累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3]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它能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出教師的能力和素養。
一名合格的教師要達到對教材的熟練把握,明確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理解透徹,了解結合學科特點,梳理出清晰的思路,把控好講授時間,恰當使用舉例、打比方,強調、連接詞及過渡句,語言精煉、準確、生動并注重規范性和藝術性。比如數學有著非常嚴謹的學科體系同時又有一定抽象性,那么在講授初中數學時,首先教師要對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技能及思想方法有個整體把握,數學學科的知識結構、內在邏輯聯系有系統的網絡,要理解深刻,精準把握;其次,對需要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更要循序漸進,例如演繹推理,對證明的要求是逐步提高,層層遞進的,不能急于求成,讓學生逐步掌握推理方法。
教學是一個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過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需要教師仔細斟酌、反復推敲。教師的教學技能遠不止以上論述的幾項,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做好有計劃性、預見性備課,體現學生主體性、學生個性自由發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啟發思維、啟迪智慧的提問,事半功倍、有效得當的學習策略,錦上添花的板書,和諧高效、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管理,及時而有針對性的反饋與評價,興趣盎然、靈活多樣的作業,科學性與藝術性相融合的結課,教學反思等等方面的工作。
為此,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善于尋找機會、發現機會、把握機會訓練并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技能,促進自我專業成長。并且在教學技能的訓練中,練好教師應有的基本功,夯實基礎、砥礪前行,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游刃有余,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郭芬云.課的導入與結束策略.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3
[2]薛偉軍.高效課堂從有效設計問題開始.化學教與學,2012(3):1
[3]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