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俏群
【摘要】目前的作文教學中卻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直存在的問題。要想解決該問題,可以用“微型活動”作為切入點和抓手,圍繞興趣、觀察、積累素材、提升等幾個方面展開,讓作文的起步變得輕松有效。實踐中發現:巧用微型活動對促進三年級學生作文起步有比較明顯的作用。
【關鍵詞】微型活動 興趣 積累素材 觀察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79-01
目前的作文教學中卻面臨著許多現實的問題:首先,小學生由于生活單調、閱讀面狹窄,在寫作文時往往無話可說,而課堂作文教學又存在著時間有限、訓練有限、訓練周期長、效果不佳等弊病,想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很困難。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空洞,缺乏真情實感等問題,許多學生怕寫作文,寫作內容空洞,不知如何下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要,在學生寫作起步階段,借助微型活動,將言語表達回歸到有趣的活動中,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新的寫作視角來開展寫作教學和學習,當寫作目標與寫作內容基本確定后,教師需要通過寫作活動的創設將這些內容鑲嵌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之中。
一、開展微型活動,點燃寫作興趣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要點燃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必須從他們喜歡的活動入手。三年級的孩子是一個天真爛漫的時期,喜歡各種各樣的活動。為了點燃學生的興趣,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游戲活動。我從他們最喜歡的游戲開始,利用課間十分鐘帶他們到操場做“老鷹捉小雞”的活動。我參與其中,做母雞,他們做小雞,與他們打成一片,他們樂得開了花,操場響起一片片歡樂的笑聲。除此之外,還有丟手絹活動,玩捉迷藏等,孩子們很喜歡。
2.慶祝節日活動。如過“六一”活動,我送孩子們每人一個神秘的禮物,舉行文藝匯演,人人參與節目,孩子們可高興了;母親節、教師節時指導他們親自做賀卡……
二、借助微型活動,培養觀察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功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成,如果養成了,對于寫文章大有好處。”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還沒有學會用心觀察生活,缺乏從平凡生活捕捉亮點的能力。這需要老師去指導他們,讓他們善于觀察,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物。所以我充分利用微型活動開展時引導他們如何去觀察。在開展一次“搶凳子”的游戲中,我先說明游戲規則,然后讓八個孩子上臺做游戲,搶坐七張凳子。一直到最后剩下一張凳子為勝者。我先指導孩子們認真觀察做游戲的同學動作、表情,還有周圍觀看同學的表情等。
三、精選微型活動,引導積累素材。
愛默生曾說過:“細節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借助了微型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更重要的是積累素材,為日后的寫作打好基礎。如何精選微型活動,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呢?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寫日記積累。
每次搞完小活動后,以日記的形式讓孩子及時把活動的過程寫下來。有大部分孩子把活動的過程,人物的動作、語言等如實記錄下來。我會抓住機會,每次把一些優秀的日記在班上宣讀或讓孩子分享給全班同學聽,也來評評誰寫得最好,觀察得最仔細。
2.做手抄報積累。
每逢節日,學校或班級都會舉行手抄報比賽,我便讓孩子們選取活動的感受或動人的畫面寫下來。如:在手抄報里畫下“六一”同學們在唱歌跳舞,寫下同學們怎樣慶祝節日等等。
3.辦班級《小作文周刊》。
為了激發孩子們積極積累素材,我在班上組織了一個五人文學社團,創立了《小作文周刊》,讓社團成員收集每次活動后的優秀日記,進行打印修改,裝訂成冊。一開始只有十來個人交,后來在我的積分鼓勵下,越來越多的學生交了,由十來人到三十多人交。而且,有的孩子還加入了活動的圖片,圖文并茂,孩子們喜歡上《小作文周刊》了,看到自己的文章特別高興。
四、巧用微型活動,提升寫作能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借助“微型活動”開展寫作活動,為教師對學生的寫作指導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也為學生的個性寫作提供了條件。巧用微型活動的寫作指導,可以大大提升孩子們的寫作能力。
在三年級作文起步階段,微型活動的開展形式多樣,易于積累素材。不但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而且提升了寫作能力。通過巧用微型活動,將言語表達回歸到有趣的活動中,這對孩子們寫作文順利入門,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