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晶 陳曼倩 王偉麗
【摘要】信息時代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運用不應該再局限在書本知識和文字內容,更應向多元化方向轉變。高職英語教學也不能局限在固定的傳統模式之內。多模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而且還是深化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從傳統模式和多模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對比可以得出多模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顯著優勢,為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服務。
【關鍵詞】信息化 多模態 高職英語教學 模式 對比
【基金項目】課題來源: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互聯網時代下高職英語課堂多維互動模式探究》(課題編號WY2016060-B);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高等教育研究課題《信息化環境下多模態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16G536)。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20-01
一、多模態英語教學模式
多模態教學是指把多模態理論應用于教學中,是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而產生的。一方面,關于多模態話語理論的研究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研究人員可以給課堂教學模式供給理論指導;另一方面,現代多媒體技術與多模態材料的應用與發展客觀地為多模態教學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大體上說,多模態教學是指上課教師依照所要教學的內容、所具備的環境以及所要達到的目標等,為學生選取和提供一種或者多種教學方法,并正確地運用所選取的教學來幫助學生學習。在多模態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多媒體手段創設真實的情境環境,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感官刺激,使學習者體驗真實的目標語語言環境,提高學生知識輸出和運用的能力。
二、高職英語教學傳統教學模式問題
1.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忽略學生的作用
有些高職院校忽略了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過分強調對語言基礎知識的積累;有些高職院校雖然在英語教學上對實用性有了充分的認識和理解,但是在實踐中這種認識帶有很大的功利性,對學生人格塑造和思維方式拓展方面的教育非常匱乏。學生進入高職院校是為了真正的學一門技術,但是隨著近年來高校擴招的持續進行,一部分學生的直接目的變成了混文憑,導致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而很多學校的教學計劃缺乏針對性,其教學模式、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方法沒有分出層次,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都是照搬優秀本科學校進行的,這不僅不能顯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也不能滿足學生的個體發展要求。
2.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落后
許多高職院校,特別是一些新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其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并無明顯改變,遠跟不上知識經濟的社會化變遷。二是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相對陳舊。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目前大多還是借用普通院校的教材,缺少針對性、實用性更強的適合高職生的專用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
3.傳統英語教學教學模式陳舊,模式缺乏多元化
一些教師教授過程主要是把教案抄到黑板上,然后把專業英語術語和漢語一一對應,在教學中仍然以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缺乏對教材處理的靈活性,沒有為學生創造盡可能真實的職業教學環境,不能體現語言交際的本質特征。在指導學生教學英語學習上,一些教師還是停留在讓學生背課文、記筆記階段,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論基礎,但是由于沒有融入思考的元素,由教師向學生單向輸入語言信息和知識,師生之間的交流也太少,限制了學生自主思維的發揮,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和互動的積極性明顯降低。大多數高職教師仍將高職階段的學生等同高中生對待,英語教學仍遵循“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原則,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對象,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式知識傳播,沒能很好地去誘導學生主動去學習。
三、與傳統模式相比信息化環境下多模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的優勢
1.以“學生”為中心多模態英語教學,改變學生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多模態教學的優勢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事實上,教師在不同的情況下在課堂上應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在傳統的課堂上,控制整個班級的只有老師。同時,傳統教學方法迫使學生成為被動學習者。他們只從老師那里接收信息,而非積極又深入地思考。然而,在多模態教學課堂中,教師只是設計學習的過程,班級活動是根據學生自己的需求來設置。作為一個組織者和設計師,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需要來組織和設計活動。因此,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展和提高他們的能力,他們有意識地參加課堂活動,并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思考。
2.多種模態結合教學,利用多樣性的英語資源的,改變課程設置缺陷
在多種模態相結合的情況下,它試圖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對文本的理解。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模態教學來彌補單一模態教學的不足之處。在多模態的環境下,學生可以獲得廣泛的學習資源,這樣更有利于學習。換句話說,通過與其他模態的組合,教師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提供足夠多的精力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協調他們的視覺,聽覺和其他感覺器官來理解知識,他們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充分理解和欣賞文本。
3.創建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改變教學方式
多模態教學可以創建一個相對真實的語言環境。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總是受填鴨式的、絕緣的語言教學的影響,他們很少有機會練習目標語言。因此,學生失去對英語的興趣和學習英語的動機。他們經常在課堂上感到乏味。相比之下,聲音,圖像,視頻與其它模態的相結合,多模態教學可以建立一個相對真實語言環境。同時,它可以連續地激發學生不同的感覺器官,因此,在這樣生動有趣的情況下,他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可以大大增強。多模態的課堂活動不僅創造了很多靈活性,也提供了許多學生練習語言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董小晶.多模態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長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03-01
[2]李海靜.大學英語多模態教學模式對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06-01
[3]王艷.發展多模態英語教學模式,順應工科教育改革,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08-15
[4]林紅梅.初中英語多模態教學研究,四川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