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沁
【摘要】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學音樂來說,興趣就是學生打開音樂圣殿的金鑰匙,也是他們遨游音樂世界的矯健翅膀。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營造輕松、快樂、活潑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盡量給學生一個充分發揮自己潛力的空間,使每一位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
【關鍵詞】魅力 興趣 體驗性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208-02
音樂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一個成功的音樂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烈火,讓他們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培養和發展他們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審美能力,這是保證學好音樂的先決條件。那么,如何培養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結合自己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淺談幾點看法。
一、發揮教師藝術魅力,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
音樂教師從第一節課起,言行舉止就要散發著藝術魅力,充滿藝術激情,深沉的吸引學生模仿、學習、追求和超越。在上課時,教師要做到精神飽滿,尤其是上課的前十分鐘,教師一定要用語言或動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在課堂上要真正和學生建立意識上的平等,而不應居高臨下,整天牽著學生的鼻子跑。在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課堂氣氛,把關愛和笑容留給學生,從而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用教師獨特的方法手段指導學生
首先教師必須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善于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地贊語等來縮短師生間心靈的距離。那么學生也會喜歡、尊敬老師,并愛上該老師所教的這門課。其次,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鼓勵學生主動發言并上臺展現自我,讓學生感到課堂是自由的。不同學生基礎不同,教師要采用“不平等”競爭法,在比賽和游戲中,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參與,均有獲勝的機會。學生自由選擇多種學習方式,從而獲得愉快的感情體驗,對學習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以律動來激發學生興趣
好動是兒童重要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全身心的活動是兒童各方面得到發展的基本方式。讓學生們充分的動起來,使音樂真正滲透到學生們的心里去,跑跑跳跳比概念性的教學感受要深刻得多。在活動中,他們能有興趣的學習而不容易產生厭學情結。因此在教學中采取以聽賞領先、動覺切入的方法,從客觀上適當的降低音樂教學的技能要求,將抽象的聽覺藝術與視覺、運動覺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動聽的音樂、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特定的情景中,學生們發自內心的欲望被激發出來。
四、把握好重難點,突出學習的體驗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學習快樂的愿望。”而體驗是培養興趣的基礎,因此良好的情感體驗總會伴隨著興趣的生成。感興趣、好奇心才是學生學習的內在要求,是促進學生獲得發展的真正動力。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師設計了多種歌唱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在熟悉曲調之后,教師讓學生一遍一遍的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位學生參與音樂活動,運用歌唱、表演等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加深他們對歌曲情感的理解,進而準確的抒發情感,表現歌曲的形象。
五、創設音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用豐富多彩的情境感染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的感情,激勵他們向更高的境界攀登。教師要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造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積極的感情。首先,要從組織教學開始。例如:教師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地贊語等,都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產生良好的音樂審美心境。其次,注重音樂教室內外環境的設置。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室的樓到墻上張貼幾位音樂大師的畫像及生平簡介,如貝多芬、肖邦等。
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課堂興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是美的藝術,而音樂課是向學生傳播美的最好途徑。如果我們的音樂課不能使學生喜愛。不能成為發自學生內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謂的“音樂學習”對學生們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我們應該讓學生次次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讓“音樂”課成為“音樂”(快樂)課,音樂課堂便成了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將真正走進學生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