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梅
摘 要:在中職語文作文評改環節,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法,通過劃分小組、明確職責,擬定合作步驟、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實施教學,以實現教師引領、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目的,最終達到小組合作成功標準。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積極探索。
關鍵詞:小組合作 作文教學 評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3-00-01
評改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作文評改僅僅是教師的工作任務,學生只需了解評改結果,對評改過程可以不聞不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與它關系不大,但這種“學生寫作——上交作文本——教師一人評改”的模式,存在兩方面的弊端:一是對教師而言,工作量大、負擔重,較難對學生進行切實有效的指導,作文評改效果往往不佳;二是學生更多關注的是分數,較少思考評改意見,致使花費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的作文評改“流于形式”。
為了克服以上弊端,使學生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寫”和“改”是作文教學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個重要環節,徹底改變學生游離于“作文評改”之外的現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筆者根據中職語文教學的要求,在作文評改中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作文教學實踐活動中來,通過角色分工、相互合作,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渠道的交流與溝通,挖掘其多方潛能,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其獲取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
社會學認為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合作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流。美國的波依爾博士曾在面向21世紀國際教育研討會上提出,未來的教育思想必須從重點培養競爭轉變到重點培養合作上來[1]。社會的飛速發展和日益進步證明了他當年的前瞻性。
合作式教學,首先要求教師改變角色定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以健全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為目的,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互信關系;而學生應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充分表現自己的意愿與想法,以開放的心靈容納他人,超越自我,克服防備心理,學會相互學習和工作,獲取與同學分擔學習責任的經驗,形成共同思維,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進步。
筆者根據學生的基礎,在課堂上進行了小組合作式教學實踐,拋磚引玉如下:
一、教學任務
根據教師擬定的作文評改標準,在課堂上當場進行評改作文。
二、合作要求
教師以學號先后為順序,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合作小組。原則要求4人一組,每一位同學既是主評人,同時又是副評人。比如第一小組有A、B、C、D共4人,A負責評改L的作文,即A是L作文的主評人,B、C、D便是L作文的副評人。主評人和副評人均按先后順序評改L的作文,并簽字認可。
三、合作步驟
第一步,主評人A的工作:
1.通讀一遍需評改的文章,并把教師給出的評改標準抄在需評改作文的后面。
2.根據評改標準,逐項評改打分。在評改過程中,可向寫作者了解寫作背景及表達意圖等,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和修改文章。
3.把各項分值相加,綜合得出總分。
4.寫總評。簽署姓名、學號、日期。
第二步,副評人B、C、D的工作:
審閱A的評改意見,提出本人看法。對有不同意見的,要積極討論,直至得出一致意見。每一位副評人都要寫明本人意見,簽署姓名、學號和日期。
第三步,小組集體評議,選出本組作文中最優秀者,并明確一位小組成員進行優秀作文的朗讀。
第四步,全班共同鑒賞、評議各小組初選的優秀作文。評選出全班最佳作文和最佳朗讀者。
第五步,作文本返回本人,參考評改意見,對文章再次全面修改、謄正、上交。
第六步,教師予以評改(可根據學生基礎全改或抽取部分改),并根據小組評改及朗讀作文情況,綜合給小組打分,加上個人表現,兩項得分將是每一位同學的個人得分。
第七步,教師重點講評。
四、教師作用
從宏觀上組織和引導整個教學活動的實施。全程觀察各小組完成任務情況,鼓勵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提倡學生之間展開討論、互相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全面評判各組表現。
五、期望效果
1.使學生提高對修改作文這一環節的重視,切實體會到“文章是改出來的”,并明白以后寫作文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使學生學會客觀評價別人文章所具有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增強寫作能力,提高鑒賞水平。
3.學會與人溝通,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4.通過朗讀環節的訓練,進一步強化聽、說、讀、寫能力。
5.小組訓練不需要每一位同學都具有相同的能力,底子較差的學生能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挖掘自身潛力,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6.徹底改變傳統作文評改過程中“教師一人忙”的現象,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培養其創新能力,以期共同實現教學相長。
7.認識到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個好分數,更應該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掌握和具備社會發展需要的各種能力。
六、成功標準
通過小組及小組成員的溝通與合作,修改出一篇中心明確、語言通順的文章,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鑒賞水平。
合作式教學因其實踐的有效性在國外教育界受到廣泛重視。18 世紀以來,約瑟夫·蘭開斯特和安德魯·貝爾在英國廣泛使用合作性學習小組,并把這種思想傳播到了美國,在美國得以提倡和廣泛應用”。克羅奈爾·弗朗西斯·帕克成為美國合作性學習最成功的倡導者,1875--1880 年間,平均每年有3萬多人前往考察他采用的合作性學習的步驟” [2]。合作性教學在教育界受到愈來愈廣泛的關注,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被認為是當代及未來社會所需要的重要素質之一。在國內外的教學研究中,合作教學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它等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進行研究和實踐,從而造福于人類社會。
參考文獻
[1]國家教委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等.未來教育面臨的困惑與挑戰:面向21實際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95.
[2]JQNSON·D·W等.合作性學習的原理與技巧:在教學中組建有效的團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6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