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體現和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培養,本文從道德素養、知識結構、教學能力、專業發展等方面綜合探討在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導向的前提下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英語;應用能力;教師素質
【作者簡介】孫珊(1980- ),女,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吉林省教學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導向下的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研究》,課題批準編號為GH16563。
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國家發展的必然需求,掌握扎實外語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缺口也在不斷擴大,這就給高校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的任務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傳授和校園內的文化拓展,更需要與學生的本專業或未來就業相結合,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而大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實現這些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如何突破現實困難,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素質也成為了目前大學教學改革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提升道德素養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由于教師職業本身的特殊性,教師在教學中的行為將會對學生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師要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于律己,在工作中必須恪守職業道德,用積極進取、創新求實和對學生的無私付出去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打破師生之間的感情隔閡,建立互信互愛的情感紐帶,實現更加默契和高效的學習氛圍。同時,這樣的言傳身教才能保證學生在大學畢業后,在職場中也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
二、完善知識結構
為了完成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首先,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必備條件。大學英語教師對專業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運用程度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也會影響學生的整體語言水平和實際能力的運用。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必須系統地學習英語語言學和相關知識體系以及英美國家的人文地理、文化傳統、價值觀念等知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也對跨文化交際有比較客觀、辯證的認識。其次,大學教師英語教師應該掌握和學生專業相關的實踐性知識。由于大學英語教師,尤其是公共外語教師的教學是針對各個系別的,這就對他們的整體知識結構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果教師教授的是工商管理系,那么教師應該對管理學的知識有個系統的了解,這樣不僅能從專業英語的角度為學生提高幫助,也能對他們未來的就業提供更廣闊的平臺。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對具有普世意義的法律、哲學、文學、心理學、教育理論等學科有所涉獵,這樣才能旁征博引地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第三,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不斷與時俱進,及時學習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大學教學改革一直在不斷推進,新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教師也應該時刻跟進理論發展前沿,為自己的教學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指導。
三、提高教學能力
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以及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后,除了基本的深入研究教學大綱、教材和了解學生整體和個體的綜合情況外,還需要不斷學習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利用網絡和手機等終端,建立線上線下聯動機制,提高自己綜合運用各種學習資源和科技手段的能力。同時,為了在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率,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并使教學各環節流暢銜接,在實踐中讓學生真正地鍛煉自己對英語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就需要提高英語教師課內課外的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只有在課堂和實踐中明確如何有針對性的樹立目標、制定計劃、組織人手、實現方式、測試評估等流程,才能保證教師實現既定目標,達到既傳授了英語語言知識又在活動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并提高學生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目的。最后,大學英語教師不能固步自封,滿足現狀,也要培養自己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教師需要及時總結平時的教學經驗,對有代表性的教學現象予以關注并探究其成因和解決辦法,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形成寶貴的教學理論,再反哺給實際教學,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去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總之,只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目標,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輔助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引導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
四、突破專業發展的壁壘
在信息爆炸時代,大學英語教師僅僅是掌握本專業的知識技能明顯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和發展。因此,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就成為了教師不可避免的問題。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及時總結教學現狀,分析利弊,關注學科發展前沿,學習先進的教學觀念。同時,他們不能把注意力僅局限在本學科體系當中,也需要緊跟時代脈搏、開拓眼界,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積極參加學科交叉學術交流會議,學習和學生專業、心理以及未來就業等方面相關的知識并投身到實踐中去,這樣就能夠對學生各階段的心理狀態、專業知識、相關考試及就業方向等方面給予及時的指導,使自己完成從一個教書匠到變成一個復合性人才的轉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優秀的教師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能否真正實施,高素質人才能否得到培養。面對新的形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導向下,大學英語教師如何在職自我發展,明確未來的自身發展方向,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對教學和師資培訓均有重要價值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吳一安.優秀外語教師專業素質探究Ⅱ[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