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彥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含義,接著提出了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必要性和原則,最后從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構建科學完善的美術知識體系三個方面提出了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途徑。
關鍵詞:中學美術;傳統文化;元素
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但是我國中學教學學科之間存在的不平衡發展現象仍然存在,很多中學教師都開始予以關注,并努力探究一條適合美術教學發展的道路。在新時期,要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的應用,運用豐富的美術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讓他們感受美術作品中蘊含的藝術性價值和傳統文化價值,提高學生的理解力與感知力,讓其審美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引導學生朝著全面的方向發展。
1、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概述
所謂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經過千年傳承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而傳統文化元素是文化中提取的符號,經過時間的淬煉和融合,文化元素成為了歷史文化精髓的體現,能夠在現代美術作品中得以體現。傳統文化元素的樣式比較多,內容豐富多彩,覆蓋的面也比較廣泛,像中國的書法、京劇臉譜、剪紙以及刺繡等,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已經鐫刻在中華兒女的靈魂中,通過一代代傳遞,直接融入到中國文化精神傳承血液中。在2008年,北京舉辦了奧運會,在整個舞臺作品呈現中給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奧運場館的設計到開幕式的編排,都是“中國味”的體現,把中國特色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表現力很豐滿,形式多種多樣。比如,文字、書法以及中國繪畫作品、瓷器、絲綢等,這些都是古典文化資產。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已經被應用到多個領域中,像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
2、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必要性和原則
2.1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必要性。首先,有利于弘揚傳統民族文化。傳統文化是國家傳統藝術的一部分,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多種文化元素的整合,通過了解某個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看到這個國家或者民族悠久的發展歷史。美術繪畫的精髓就是傳統的文化與藝術的融合,兩者融合能夠更好的發揮其在弘揚民族美術文化方面的重要價值。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民族文化,在學生面前展示傳統的含有民族文化性質的繪畫作品,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特色文化的傳承。其次,優化了美術教學的品質。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在美術教學中能夠提高美術教學的教學質量,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促進美術教學的多元化發展。一般來說,美術課程的教學主要是采用的西方教學模式,導致一邊倒的狀態長期得不到改善,美術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不利。而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能夠實現多元化教學模式,中國傳統音樂文化藝術形式比較多,有獨具特色的美術文化體系,這些藝術形式豐富了美術教學模式,優化了美術教學的品質。
2.2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原則。要在中學美術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就要注重文化元素的滲透原則,確保美術教學跟傳統文化元素結合的科學性,為學生提供優質化的美術教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首先,要堅持視覺性原則。在進行中學美術教學的時候,美術教師要選擇的傳統文化元素要具備很強的可視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強化學生視覺能力的基礎上讓他們能夠對傳統文化元素有個更加深入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夠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再次,要堅持人文性原則。美術教師在開展中學美術教學的時候,要具備很強的影響力與感召力。通過這樣的方式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拓展美術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對學生的價值理念產生影響,引導學生探析深層次的傳統文化內涵。再次,要堅持代表性原則。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形式多種多樣,在進行中學美術教學的時候,教師要選擇相對比較有代表性的元素,尤其是那些出現頻率高、影響力深遠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3、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的途徑
3.1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新課程改革也使得中學美術教學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由接受式教學向探究性教學轉變。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是中學美術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更要有能力將美術與傳統文化元素交叉,并總結出一般的規律來。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美術教師提出的更高的挑戰,要求美術教師要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和創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還要了解美術技能的前沿動態,提高自身的美術專業技能水平和人文素質。中學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教學方法要力求科學合理,知識的構建要自成體系,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思維,為學生日后的美術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2提升學生的主體參與能力。隨著美術教育的快速發展,各個學校美術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教學模式、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渠道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變革,這是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基礎和前提。隨著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我國美術領域近年來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要引導中學生參與進來,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梢砸龑W生欣賞工藝美術,讓學生對其中的內涵進行解讀。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高,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加強對學生美感的培養,積極搭建鑒賞平臺,比如,為學生展示一些西周的青銅器的圖片,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對傳統文化的感性認知中理解美術、鑒賞美術,從而讓審美培養更接地氣,有效促進學生想象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提升,深入理解中國的文化內涵。因此,中學美術課堂滲透傳統文化元素就要引導學生主體參與,為學生的持續發展服務。
3.3構建科學完善的美術知識體系。中學生的學業負擔比較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往往會隨著繁重的課業而有所調整,而美術課的課時量少,教學內容相對很多,在進行傳統文化融入的時候就需要教師整合教學資源,采用高效的教學手段,并整合美術與傳統文化的知識點,構建科學的美術知識體系,以最短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去深入的觀察美術作品,比如,讓學生欣賞中國傳統名畫,像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展子虔的《游春圖》等,感受不同時期創作的背景,針對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夠培養學生的靈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突破原有思維模式的限制,能夠發散、廣泛的思考,創作出好的美術作品,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美術教學。在美術教學開展的時候,可以先選擇一個美術作品,將作品中蘊含的某個信息點作為發散點,這個信息可以是歷史文化因素,也可以是創作風格等,根據這些信息找出關鍵詞語,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發散圖。同時教師要給與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對學生創作的作品給予肯定,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結論:綜上所述,中學美術學科是中學的學科之一,作為培養學生美育和德育的重要手段,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對于中學生來說,其文化知識水平有所提高,要具備更強的作品感悟力與理解。但是傳統的學科觀念造成了對這門學科的及其不重視。中學美術教師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思想,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元素,讓學生多跟美術經典作品接觸,進而提升其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為龍.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有效性培養學生藝術鑒賞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3(16):79.
[2]李秀宏.新課標下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有效性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4(4):107-108.
[3]楊建花.高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思考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5(6):13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