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銀煥
[摘要]中職教育與普高教育相比,中職教育具有培訓、升學、就業三不誤的優點。立足縣情,對中職教育如何助推民族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提出建議。
[關鍵詞]中職教育;貧困地區;扶貧
[中圖分類號]? G710???????????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126-01
鶴慶縣位于滇西北部,人口約2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約占19萬人,占總人口的73%,全縣耕地面積少,山區多,經濟薄弱,富余勞動力多,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237戶,31209人,貧困發生率13.33%,是國家級貧困縣。鶴慶縣職業高級中學是縣內唯一的中職學校,是省級重點職業學校,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示范基地。
一、取得的成效
學校于1983年建校至今,累計畢業學生近萬人,其中近3000人考入大學,短訓1萬多人次,培訓、就業、升學已成為學校辦學的三駕馬車,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二、存在的問題
對貧困戶深入調研中發現如下問題:
1.在培訓方面學校采取送教下鄉,就地培訓的方式。在貧困戶集中的村寨,因地制宜,開展種植和養殖培訓。但種植和養殖風險極高,市場波動大,好收成不一定有好效益,很難從根本上脫貧。部分培訓群眾參與培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領取生活補助,主動性差,因循守舊、安于現狀。全縣富余勞動力多,無技能,素質低,勞務輸出難度大。
2.家長沒有“知識改變命運,技能創造財富”的預期,對子女學習教育重視不夠,急功近利。子女只要考不上高中,多數家長就讓子女參與生產勞動,或外出打零工。孩子由于學歷水平低,沒有工作技能,加上民族地區的孩子存在語言、生活、交際等障礙,短期內難以融入社會中,工作流動性大,收入低,很難在城市立足。
3.通過調查發現,貧困戶中“光棍”有很大比例。貧困戶收入、消費、存儲等較低,很多當地女性嫁到外地或經濟條件較好的地方,而外邊的女性又不愿嫁到本地。貧困是造成民族地區男性單身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對策及建議
(一)培訓方面
對有外出就業愿望的人員不要局限于送教下鄉,要求到學校進行系統的培訓。培訓工種不要限于種植和養殖,不要限于第一產業,要向第二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發展,要將勞動力從“體能型”轉向“技能型”。培訓是基礎,致富是目的。培訓合格的學員要送到發達地區正規企業就業,增加收入,提升其就業創業能力,從根本上實現就業并穩步脫貧。對于短期培訓,學校可利用互聯網技術,制作培訓視頻、課件,利用微信、微博、手機APP等新技術,實現遠程培訓,激發學習者的學習欲望,降低培訓成本。
(二)教育方面
1.中職教育在“精準扶貧”中具有獨特的優勢。(1)中職教育對貧困學生來說是性價比最高的教育。鶴慶縣對貧困學生實行“三免兩補”的政策,即免學費、免保險費、免住宿費,發國家助學金和雨露計劃資助金。貧困學生不投入費用就可完成學業,為學生解決了經濟方面的后顧之憂。(2)就業有保障,兩年后可通過學校安排到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就業穩定,收入高,真正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家”。(3)升學為廣大學子提供了讀大學的機會,升學率100%。但目前貧困家庭子女完成義務教育后,很多直接進入社會,選擇讀書的少。因此,要加大對貧困人群就讀中職教育的宣傳力度,讓貧困戶子女初中畢業后繼續上學;想上大學就上大學,“智力扶貧”才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根本之道和長久之計。
2.“扶貧先扶志”,對貧困人群我們不僅要對他們進行知識、技能、財力、物力等方面扶持,更要對他們進行轉變思想觀念方面的扶持。通過調查發現,貧困家庭中的幾代人或幾個弟兄姊妹都是貧困戶,部分人員不想通過勞動致富,只想依賴政府的救濟與扶持,安于現狀。少數人員愛賭博,抱著靠賭博發財的思想。要從思想上意識上,給貧困戶有不向貧困低頭的氣節,依托幫扶政策,自力更生,實現小康。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目前我們扶貧對策主要是給補貼,發補助,扶持種植業和養殖業,但我縣大部分貧困群眾,居住在耕地匱乏、水資源短缺、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的深山區。群眾多數為少數民族,缺乏市場經濟觀念,往往會形成高投入、低效益的情況。通過第一產業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貧困。最有效的辦法是通過教育對適齡人群進行培訓、外出就業、升學三種方法,將他輸入到相對發達地區就業創業,通過外出就業脫貧致富,也利于解決貧困地區“光棍”這一難題。
4.財政要加大對職中的投入,積極為學校解決校舍不足、實訓設備不足的問題。主管部門要為學校解決教育編制不夠、人員不足的問題。學校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以技能訓練為核心,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專業課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運行機制。本著“合法、積極、慎重、主動”的原則,多渠道、高質量為學生推薦就業單位。對有升學意向的學生,學校要認真組織三校生高職考試,不僅要讓學生上大學,更要讓學生上好大學。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職中要通過教育扶貧,實現一人成才,全家脫貧。為全縣發展經濟、實現精準脫貧作貢獻。
參考文獻:
[1]佘高民,李茂娟.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功能的初步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7(37).
[2]王大江,孫雯雯,閆志利.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理論基礎、實踐效能與推進措施[J].職業技術教育,2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