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
【摘要】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因為是由寫話轉到謀篇布局的寫作故顯其難。文章根據小學語文三年級的《教師教學用書》,結合三年級作文教學經驗,以興趣與信心、觀察的指導、讀寫的聯系、合作與交流、想象、評價為主要關注點,對寫作以再現生活、表達心靈為支點,整理出三年級起步作文的教學策略,為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做貢獻。
【關鍵詞】鼓勵;引導;指點;有效;能力
三年級教師感到作文很難教,農村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也總是感到寫作困難。三年級的習作已和低年級段的寫話有了很大不同:從寫話提高到了寫段、寫篇,字數上也有了增加;對語言的要求也從單純的寫話提高到了具體描寫的層次,還要注意謀篇布局的方法。可是許多學生在寫作文時常常感到無話可寫,無從下筆。怎么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困難,把作文寫好呢?下面是農村小學三年級作文教學的一些策略。
一、培養寫作興趣和信心,讓學生樂于表達
剛上三年級,一到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就愁眉緊鎖,大多都對作文感到十分困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習有著重要的推動力。《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中寫道:“若是長期對某件事物和某項活動感興趣,就會對其深入研究,就會對其產生情感,甚至形成不懈追求的意志。”在習作教學中,生動、有趣、形象、美麗的畫面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對寫作完全不感興趣,還很害怕寫作文,把寫作文當作很大的負擔。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教師必須從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和信心入手。為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不能單靠做課件、看圖片、聽故事或搞活動,還有以下兩點方法。
(一)放寬作文的范圍和要求,消除學生畏難的情緒
在寫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隨便看、隨便寫,可以從形形色色的生活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想寫的事物來寫,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寫。《教師教學用書》對中年級的作文這樣要求:“自由表達,大膽放手,不要怕不合規矩,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在老師看來也許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貴的。”除了完成每個單元的作文之外,每周都提出主題讓學生留心觀察,然后寫日記進行練筆,一般以課本中的小練筆為主,寫作范圍比較寬松,可以是一棵植物,可以是科學課上觀察的小動物,也可以是身邊的人和事。日記的寫作要求不高,只要學生能把日記交上來,就給予肯定。大家把日記都寫出來了,就一起讀,一起分享。誰能把生活中真實的事物寫出來,意思明白就給予高度評價。這樣,學生的畏難情緒就逐漸打消了,看到同學把自己遇到過的事情寫得簡單樸實都能得到老師的夸獎,知道要求不高,壓力不大,相信自己也一樣能寫,時間一長,就不怕寫作文了。
(二)鼓勵寫作有創意的學生,保護學生寫作的熱情
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總會提出一些總的要求,如對寫作的內容、表達的方法等都有一些引導。每次寫作文,較多的學生就會按照教師指導的路線去寫作。要是教師給學生讀過一篇范文,這些學生就會寫出一些類似的作文來。這樣的作文雖然符合題目的要求,但是讀起來感覺無味。有些學生卻不一樣,他們的寫作不拘一格,教師讓寫一些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就行了,他卻寫牛;教師要求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他卻先寫事情的結果。讀他們的作文,感覺到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即使有時寫得并不通順,還比較糟糕,教師也要對他的獨特之處給予鼓勵。例如有一位學生在寫家鄉的一處景物時,描寫了南湖廣場的水幕電影,但他并不知道那就是水幕電影,他只是描寫了在南湖廣場所看到的畫面。他的一些句子還受到方言的影響。但是教師對他說:“你真行啊!寫了別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水幕電影。”同學們都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他的自信心也樹立起來了。
二、引導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
觀察,才能認識事物。要把作文寫好,離不開仔細觀察。但是許多學生對身邊的事物根本就不注意,找不到觀察的對象。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要文章寫得像個樣兒,應該在拿起筆之前多做準備功夫。準備功夫不僅是寫作方面純技術的準備,急躁是不成的,秘訣是沒有的。實際生活充實了,種種習慣養成了,寫文章就會像活水那樣自然的流淌了。”因此,養成正確的觀察習慣對于寫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學生養成寫作習慣呢?下面談談兩個做法。
(一)教師要留心周圍的事物,給學生指點觀察的對象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有時候還找不到觀察的對象。例如《荷花》課后有一個小練筆,要求學生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農村的孩子對花見得不如城市的孩子多,過去他們對花也不留意,所以要寫就必須先觀察。這時候作為學生學習引導者的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捕捉生活中的寫作素材,自己也要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在校園內外尋找適合學生觀察的點,然后指引學生去觀察。有了觀察,寫作時方能做到言之有物。
(二)指點觀察的順序,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的重點和細節
為了掌握更具體的寫作材料,在布置觀察任務的時候還要教會學生抓住觀察的重點和細節。比如在寫關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作文時,許多學生都說到了春節的壓歲錢,但是他們平時只是注意紅包里的內容,并不注意紅包的外形特點和寓意。于是在詢問學生之后再讓他們去觀察紅包,他們看得很仔細,注意到了紅包的色彩、圖案的細節和圖案上的文字,并思考其中的寓意。在寫作文的時候,有不少學生都注意到了細節的描寫,作文也就生動了。
三、加強讀寫的聯系,有效訓練文字的運用能力
教材中每組課文的內容跟本單元的習作要求都是相關聯的,因此課文就是很好的范文。抓住精讀課文滲透寫作教學,在寫作指導課上不給學生讀太多的范文,精讀少講也能寫好作文。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滲透寫作知識,并在其間進行讀寫結合,就是為了寫作文做準備。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首先,讀課文,要注意寫作的方法。如讀到寫事的文章,就要注意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在文章中是如何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如果是狀物的文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形、色、味等方面來把事物寫具體的。
其次,在讀課文中注意字詞句甚至標點符號等細節,抓住關鍵詞、優美句子來仔細品讀,并模仿課文中的句子說寫句子。如教到《趙州橋》一課,就抓住“不但……而且……”來練習造句,對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內化,儲存在腦海中。
再次,摘抄優美詞句,積累寫作語言。讀十遍不如抄一遍,因為抄寫有助于更準確地讀,可以加強記憶。教學中遇到描寫得生動形象又語言優美的句子時,可以讓學生抄錄下來,讓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感受這些優美語言。這些優美的句子,要讓學生多朗讀,甚至可以背誦,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背誦重點的段或篇增強語感,在寫作時就可以靈活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學生通過積累,豐富了詞匯,寫作就容易了。
四、重視合作與交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內容和習作內容都是緊密聯系的,一堂口語交際課能為習作課做鋪墊。教師可以把習作教學和口語交際教學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口語交際后寫作,也可以讓學生先寫作后進行口語交際。例如第二單元的作文是跟環保有關的,我讓學生在交際中討論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環保事例,創設一個學生寫作業時出了錯就隨手撕一張紙揉成團扔向后面的垃圾桶,然后讓其他同學上來表演如何勸說的環保小情景。學生練習了口語交際,在寫作時就能把人物對話寫清楚了。
五、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
三年級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對習作這樣要求:“寫學生實際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還指出:“在指導中要重視一點:一定要讓學生如實表達,事實是什么樣的,就寫成什么樣,不要寫走樣。”所以在寫作中就應該讓學生掌握這兩點:一是如實描繪,再現生活;二是豐富思維,合理想象。例如在寫“我的小制作”的時候,就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自觀察、體驗,一邊做手工,一邊寫作文,做一個步驟寫一個步驟,怎樣做的就怎樣寫。學生通過看、聽、摸、做、感受等方式,仔細觀察事物的形狀、顏色等,有了親身的感受,寫起作文來就容易多了。要寫好作文,想象非常重要。培養想象力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運用豐富的思維去發散性思考。例如教學生寫下雨,同樣是寫下雨,課文中的句子是“無數的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運用比喻的手法可以寫成“無數的雨點兒像珍珠一樣從云彩里打下來”,運用擬人手法又可以寫成“無數的雨點兒紛紛從云彩里跳落下來”。想象是無窮無盡的,進行了發散性思維,學生的語言就可以表達得更為豐富了,但是要讓學生知道,想象不是胡編亂造,必須符合常理。
三年級的作文雖然剛剛起步,學生寫的文字雖然還很稚嫩,但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在教學中思考如何教孩子學會打開心靈的窗戶,把心里想寫的東西寫出來,用筆來描繪豐富多彩的世界。把心里話寫出來,做到情真意切,寫出來的文章就能打動人了。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給下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8-19.
[2]郭東歧.新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