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蘭
【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家長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目前,我國初中德育教育還達不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導致初中班主任無法真正了解學生。文章主要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德育工作藝術的體現,更好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藝術
班主任對班級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能夠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理解。就當前的社會發展狀況來看,初中班主任要實行德育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要是班主任無法走進學生的心靈,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因此,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分析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德育藝術,強化德育教育效用。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思維正處于發育時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產生千奇百怪的想法,這是其成長階段的主要特點。初中知識是小學與高中知識的過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聯系小學時期學習的內容,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升華,以此達到初中的學習目標。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組織者和學生的引導者,不僅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還需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很多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升學壓力,導致其學習和生活狀態不佳。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初中生減輕壓力,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用心。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組織、管理及教育的過程中,其思想及行為會給學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就需要通過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初中班級的管理工作來說,德育教育能夠使班級管理環境得到優化,為學生的學習及班主任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動力。
二、初中德育工作中常見的問題
(一)對德育教育認識不足
在當今時代,學生的個人信息會被錄入電子檔案,初中班主任大多是通過電子檔案對學生進行了解。但是電子檔案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班主任對學生的了解不足。部分初中班主任在開展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能正確認識到德育教育的內容,導致德育教育方式不符合學生的發展。初中班主任大多希望學生能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會采取強制性手段,要求學生進行理論學習。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使學生的反感,使其不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這種對德育教育缺乏認識的管理方式難以取得成效,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個性及學習特點。
(二)難以滿足德育工作要求
德育教育對班主任有較高的要求。就目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狀況來說,很多班主任都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德育教育對學生進入社會是有較大的幫助的,雖然初中生離進入社會還有較長的時間,但是班主任還是需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初中班主任的教學方式過于籠統,難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使德育教育缺乏實效性。部分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硬性要求和制約,無法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分析,不符合德育教育工作的具體要求。
(三)教育科研力度較小
初中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以專業的教育科研為基礎,但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實際教育還是難以滿足要求。部分初中班主任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過于注重應試教育理論,對學生的理論教學比較關注,在開展教育科研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品德的研究。初中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經常會著重灌輸理論知識,對其品行指導比較缺乏。《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適當的要求,但是班主任還是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在開展智力教學中,對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缺乏研究,難以深入學生的內心。
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探索
(一)發揮好榜樣作用
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其思維的發展還未具象化,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由班主任進行引導。很多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模仿教師和優秀的同學,因此班主任就需要提升自身的品德素養,發揮好榜樣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班主任需要樹立良好的形象,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在培養品德的過程中經常需要由班主任幫助分析善惡是非,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使其正確認識社會。部分學生在進行德育學習的過程中難以敞開心扉,班主任就需要給予學生良好的形象,使學生能夠信任班主任,進而規范言行,建立良好的品德形象。
(二)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初中生正處于敏感的成長階段,其在這個階段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會接受來自外界的豐富的信息,導致其思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很多初中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經常會由于學習或家庭因素產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因此,班主任就需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部分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任性,缺乏責任感及心理脆弱等現象,使其心理遭受到嚴重的影響。為了使德育教育能夠深入人心,初中班主任就需要通過心理輔導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真實感受。比如:班級中的某個學生由于父母離異而產生心理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狀態不佳,與同學不合群等,班主任就需要與該學生進行單獨交流。首先,需要了解該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導學生,讓其明確這種心理狀態只會使其更加沉淪,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使家人等受到相應的影響。班主任要幫助學生端正心態,通過心理輔導了解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關注學生遇到的問題。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存在心理焦慮、社交障礙等問題的學生,要與其進行深度的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漸漸消除心理問題。
(三)加強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是目前很多初中班主任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無法實現的管理方式。民主管理要求班主任以開放、欣賞的心態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敞開心扉。不同的學生其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存在差異,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拋開學生在理論學習中水平的高低,用平等的方式和眼光看待學生。比如: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意識,并且對理論學習缺乏興趣,在遇到這種問題時,班主任不能對其進行批評,而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民主管理。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中,使其體驗管理過程,從實際中提高德育教育管理效用。班主任可以采取分組管理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對于特點有相同之處的學生,可以將其分在同一個組。在對不同的小組進行德育教育時,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尊重學生的意見,激發學生的德育學習熱情。在教育過程中,班主任需要經常性地對學生提出表揚,使其獲得心靈觸動,通過民主管理提高學生的品德素養。
(四)尊重學生的個性
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一旦班主任對其個性進行批評,就很可能會使學生出現厭學情緒,不利于德育教育的開展。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和羞恥心,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甚至在學習過程中會經常發揮自己的個性,讓別人能夠注意到自己。比如:初中班級中總會有幾個個性鮮明的學生,其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調皮。班主任在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的過程中不能有損學生的人格,否則容易使其產生偏激的思想和行為。班主任需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特別是當其進步時,需要給予鼓勵和贊揚,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五)與學生進行多元交流
德育教育涉及的內容較多,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就需要與學生進行多元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需要處理較多的班級事務,而一些日常事務需要由學生輔助完成。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就可以創造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學生其個性及思想存在一定的差異。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班主任需要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需要保證師生之間的平等地位。班主任需要每天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監督和管理,為了提高師生交流的效果,班主任可以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使其在管理過程中約束自我,強化自制能力,發揮德育工作的作用。
(六)創設集體活動
集體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還能夠為班主任管理班級提供驅動力。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其在集體活動中放松自我。班主任需要在集體活動中起到引導作用,帶領學生一起制定活動目標、活動內容,確定活動形式并且設計程序等,使學生與班主任能夠共同參與其中。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機會,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成為班級管理者。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管理班級的積極性,體現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德育工作需要遵循相關的教育原則,發揮教育和藝術效用。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內心感受為班級管理的核心,用個性化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走進學生的心靈,使其能夠打開心扉,體現德育工作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芳.淺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藝術[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07):14-15.
[2]芮永紅.走進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J].才智,2013(0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