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敏
摘要:數學是一門科學學科,這不僅向學生傳授數學基礎知識,還啟發學生的智力,提高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由于課程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致使數學教育教學中出現眾多問題。學校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成績,一味地強調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忽略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創新能力。針對目前數學教學的現狀,應該改變其教學的途徑,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整體上提高數學教育教學水平。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育狀況;方法
一、目前我國高中數學教育的現狀
1、傳統的教學意識
目前,我國教育對于數學的要求越來越高。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在教育初期對數學教育非常重視,認為數學是一切知識的基礎。但是在教學方式上卻沒有吸取先進國家的經驗,反而將傳統的頭懸梁、錐刺股的教育模式強行與數學科學聯系起來,認為只有死記硬背才能夠真正掌握這門學科,這是我國數學教育存在的最大問題。其實數學作為一種科學學科,它的宗旨是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一味地強調應試學習,那么即使是得到了高分,也不會培養出高能力的人才。
2、單一的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教師成為課堂的主角,只注重講授,而不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講授過程中忽略學生對知識的反饋。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教師應該有耐心地講解每一個步驟,讓學生理解每個知識點,而不是死記硬背每一個步驟。這樣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只是一味地模仿、照搬,而不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以及對公式進行推導。如果長期都是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而且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3、來自升學的壓力
隨著教育學習的改革和發展,教育部門也逐漸認識到在數學教育過程中存在著眾多問題。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教育者們提出減負的觀念。他們提出這一觀念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其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人們并沒有將它的初衷體現出來,而是與初衷出現偏差。因為教育教學者和學生已經將升學思維根深蒂固于頭腦中,這讓減負這一概念成為了幌子,而且教育教學模式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為了追求較高的升學率,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出來的將是高分數低智能的學生。
二、高中數學教育方法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應該將應試能力作為判斷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這種教學理念不僅限制了學生自主思維的發展,而且會對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工作產生嚴重影響,還有可能會讓學生形成一種功利感,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其次是教師應該適當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觀念。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老師應該學會給學生機會去表達他們自己的意見,讓他們有空間去思考和討論,這樣不僅會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會越來越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而提高數學成績。
2、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
一般而言在學生心里老師是偉大的,所以很多學生不敢去接近老師,不敢去問問題,尤其是差生,導致了學習上師生形成了鴻溝,這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形成了很大的障礙。所以溝通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溝通不僅有利于解決學生對知識的疑惑,更可以培養他們勇敢面對新知識的勇氣。師生之間的交流,避免了學生對疑惑問題的積累,及時幫他們解決了學習困難,也幫助學生形成了不會就問的良好習慣。
3、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而忽略了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系,忽視發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交流和合作的互動過程能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開放的活動方式和寬松民主的環境,更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我們應以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單一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
3.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的空間形式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T型、馬蹄型、蜂窩型等。這些形式都以打亂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為基本模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而構成,小組一般由5人或7人組成,也有4人、6人小組等等。小組的這種排列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間相互交往的機會,有利于小組內成員的交流和合作學習。
3.2小組學習任務的布置。小組內的交流與合作學習主要是以協同活動為中介實現的,因此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的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反復推敲的問題布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和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往,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更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3.3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學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學會既善于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于說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并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預習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這樣上課更能專心聽重點難點,把老師補充的內容重點摘錄。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進而磨練意志,增強毅力,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暴露出來的錯誤的知識和思維過程,通過點撥使其思路暢通,理解加深。教師還要要求學生經常把易錯的地方進行復習強化,布置適當的重復性練習,爭取熟練過關。
結束語:
高中數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理性邏輯思維和綜合素質,為將來升上大學、走進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教師要注意把握好知識的難易度,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改進教學方式,運用新式的技術手段,使學生輕松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提升自己思維和能力的層次,從而為學習其它學科和融入大學、社會以及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鄧迎春《高中數學教育目的與方法探究分析》.新課程學習,2012.05.
[2]王體海《淺析高中數學教育目的與方法》.時代教育,2016.01.
[3]王瑜高《中數學學習目的教育初探》.貴陽市委黨校學報,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