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普昌
摘 要: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操作基本功是職業教育的內涵,是職業教育外延的基礎,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源泉。是每個職業工種的最基本的操作,從每個職業工種不同企業中,抽取共同的操作技能,經分析、加工、歸納、綜合形成本工種的基本操作技能,具有指導、訓練、比武功能。
關鍵詞:操作基本功 核心內涵 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4-0-01
操作基本功是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區別所在,是獨立教育體系的核心。職業教育要在教育中立足,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才能不被其它教育形式覆蓋、或替代,核心就是操作基本功。一般認為,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有著明確的區別。職業教育從操作基本功建立教學體系,普通教育從知識傳授建立體系。它們的起源不同,實施機構不同,職能和培養目標也不同。這些根本性的區別決定了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并存,也決定了兩者在課程設置上的不同傾向,即普通教育偏重學術性知識的傳授,而職業教育側重實用性技能的訓練。但若從最廣的意義上來說,在社會分工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所受的教育都應該由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這兩部分組成,否則便難以安身立命,承擔起各項社會責任。也就是說,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根本性的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即培養“社會化的人”。培養的方式、方法、過程是不同的。
研究和分清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關系,是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證。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著許多相同的地方,如共同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則,共同追求培養社會主義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總體目標,共同遵循著政策宏觀調控與高校自主辦學積極性相結合的原則,共同接受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宏觀標準。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又有著明顯的區別。
一、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在人才培養上的區別
1.生源渠道上的區別
目前高職院校的生源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參加普通高考的學生,二是中等職業技術學院和職業高中對口招生的學生,三是初中畢業的學生;而普通教育的生源通常是在校的高中畢業生。
2.培養目標上的區別
普通教育主要培養的是研究型和探索型人才以及設計型人才,而職業教育則是主要培養既具有大學程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高級技能,能夠進行技術指導并將設計圖紙轉化為所需實物,能夠運用設計理念或管理思想進行現場指揮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換句話說,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技藝型、操作型的、工匠型、具有大學文化層次的高級技術人才。同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后大多數能夠直接上崗,一般沒有所謂的工作過渡期或適應期,即使有也是非常短的。
3.與經濟發展關系上的區別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職業教育又是高等教育中同經濟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發展階段中,職業教育的學生人數的增長與地區的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處于正相關狀態,高職教育針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培養相關行業的高級職業技術人才,它的規模與發展速度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取決于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產業結構的變化。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社會對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和定位必然以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職業教育如何挖掘自身內在的價值,加強操作基本功練習,使之更有效地服務于社會是其根本性要求。
4.專業設置與課程設置上的區別
在專業設置及課程設置上,普通教育是根據學科知識體系的內部邏輯來嚴格設定的,而職業教育則是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或能力要素為核心來設計的。就職業教育的專業而言,可以說社會上有多少個職業就有多少個專業;就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而言,也是通過對職業崗位的分析,確定每種職業崗位所需的能力或素質體系,再來確定與之相對應的課程體系。有人形象地說,以系列產品和職業證書來構建課程體系,達到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無縫接軌。
二、“職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內涵
1.“職業”教育的內涵
“職業”教育,突出的重點在于“職業”,可以理解為針對某種職業需要或為了從事某種職業而專門展開的教育。此時,職業教育也可以理解為“執業”教育,即為了培養學生從事某一職業或掌握某種技能而對其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此時,職業教育單列于普通教育之外,通常與普通教育并稱。來源于職業教育的內涵操作基本功。
將職業教育理解為“職業“教育,一方面可以突出職業教育的“職業化”特征,著力解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中“職業化”特征不明顯的問題。但另一方面,“職業”教育在對學生的培養中單方面強調行業、企業發展需要,在對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揮體現不足。只有以操作基本功為中心建立教育體系,才能解決發展的問題
2.職業教育的內涵
職業教育則全面體現了職業教育“職業化”和“教育性”特征。一方面,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培養應突出體現其“職業化”特征,針對行業、企業生產一線需要,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作為教育的一種,應充分體現“教學具有教育性”的特征,即注重學生個體發展需要,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和職業潛能發展,真正實現“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體化”相統一。以操作基本功為基礎,逐步完成職業教育全過程。
可見,我們既不可過分偏重其“職業”性,而忽視了“教育”性,職業教育也應該是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又不應單列與普通教育之外。正如教育部職稱司司長葛道凱一句話:有一個“孩子”不再徘徊在主流之外。只有融入教育發展的大家庭,職業教育這個“孩子”身心才可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3.對職業技術教育外延的理解
從其歷時性分,職業技術教育應該包括普通教育中的職業技術入門教育,準備從事某項職業的職業技術準備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中的職業技術繼續教育三的階段;按施教主體可分為三種不同的模式:學校職業技術教育模式;企業職業技術教育或培訓模式;“雙元制”職業技術教育或培訓模式。每種模式都是操作基本功的延伸,都是提高操作基本功,提高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李強.《職業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7
[2]曾玲娟.《職業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