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暉
[摘要]國畫是中國的國粹,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水墨以及線條作為繪畫最基礎的表現形式,并將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得以充分體現。學好任何一門學科,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講更是這樣。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領會學習國畫的樂趣,學生就會對國畫的學習產生巨大的期待,而且在每次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保持這種學習的樂趣。同時,通過精心設計課堂導入、采用現代教學設備教學、養成鑒賞習慣等途徑,都能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國畫鑒賞能力。
[關鍵詞]興趣;國畫;鑒賞能力;主動學習
很多畫家應用美學的原理,在國畫的藝術表現中將他們對美的認識充分地展現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精湛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給人以美的享受。培養小學生的國畫鑒賞能力,就是學習畫家的藝術表現手法、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情趣,領會國畫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以及風格。那么,如何提升小學生的國畫鑒賞能力呢?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羅克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詳的課堂氣氛。”建立一種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學好任何一門學科,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根據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旺盛的求知欲,采取相應的措施,這是激發學生中國畫學習興趣的關鍵所在,而且在日后的學習中都能保持這種學習的樂趣。
在國畫鑒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國畫的基礎知識教學。首先,可以讓學生對一些國畫的優秀作品進行欣賞,充分感受國畫的無窮魅力以及主要繪畫特點。其次,讓學生掌握國畫的基本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從中汲取有益的營養。最后,鼓勵學生進行開放式的國畫學習以及創作活動。這種學習和活動要圍繞多樣的、豐富的藝術理念來進行,這樣學生就能夠對不同文化的繪畫風格和技巧有足夠的了解。在創作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擺脫傳統的中國畫理念的束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創作,要求學生在自己的作品中融進大膽的想象,體現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
為了使學生保持這種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課堂主人翁意識,多鼓勵學生進行實踐,然后在實踐的過程中歸納、總結自己在創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驟;還可要求學生相互探討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感悟及心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對學生沒有提及的問題進行補充,詳細講解。對于學生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要及時進行點撥和指導。比如在學“我愛大熊貓”這一內容時,上課之前,教師可讓學生對不同繪畫風格的熊貓圖片進行搜集和整理,這樣學生就能夠在這些具有不同風格和特色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創作的靈感。然后再讓學生去欣賞一些傳統中國畫風格的作品,了解這些作品的創作過程。接著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各抒己見,討論的內容要圍繞繪畫的步驟、方法以及自己繪畫的創作思路展開。完成這些步驟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并對用筆和用墨的規則進行總結。隨后,教師要進行正確的示范,對于學生感覺比較困難的某些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習國畫的興趣得到激發,掌握相應的繪畫知識和技巧。
二、提升國畫鑒賞能力的途徑
國畫是中國的國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水墨以及線條作為繪畫最基礎的表現形式,并將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得以充分體現。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導入、現代教學設備、鑒賞習慣養成等途徑,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國畫鑒賞能力。
1.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有了良好的開端,就有了一半的成功。一堂美術課能不能成功,關鍵在于課堂的導入。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關鍵,與此同時,采取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接受知識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在小學階段,故事導入、游戲導入、生活導入等方法都比較適用,而且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以“我愛大熊貓”一課為例,在導入時教師可以講一則關于大熊貓的神話傳說:有四位年輕的牧羊女,為從饑餓的豹的口中救出一只大熊貓而被豹咬死。其它的大熊貓聽說此事后,決定舉行一個葬禮以紀念這四位女孩。那時的大熊貓渾身雪白,沒有一塊黑色的斑紋,為了表示對四位女孩的崇敬之情,大熊貓們戴著黑色的臂章來參加葬禮。在這感人的葬禮上,大熊貓們悲傷得痛哭流涕,眼淚竟與臂章上的黑色混合在一起淌下,它們一擦,黑色染出了大眼點,它們悲痛得揪自己的耳朵抱在一起哭泣,結果身上也出現了黑色斑紋。大熊貓們遂將這些黑色斑紋保留下來作為對四位女孩的懷念,同時,也讓自己的孩子記住所發生的一切。它們把這四位牧羊女變成了一座四峰并立的山。這種故事導入的方法,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提升鑒賞效果
多媒體教學軟件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強大的交互性。用多媒體課件來教學,教學容量大,教學效果好。以往的美術鑒賞課上,由于受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能通過課本中的圖片來欣賞作品,有限的內容使得學生對國畫的了解不夠全面。隨著現代教學設備的日益發展,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鑒賞更多優秀的國畫作品,介紹作者的生平,交待作品的創作背景。學生除了欣賞作品的全貌,還能夠單獨地對局部進行放大觀察,可以不受到空間、時間以及地域的限制,在課堂上跨越古今、馳騁中外,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水平和鑒賞能力。還以“我愛大熊貓”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不同風格的作品中的熊貓形象展現出來,并且與中國畫中的熊貓形象進行對比。另外,還可以通過下載視頻將中國畫熊貓的繪制過程展現出來,如大熊貓簡筆畫的繪畫步驟:先畫兩個上小下大的圓,這兩個圓分別是熊貓的頭和身體;然后畫出熊貓的手臂和腿;接著畫最有特色的熊貓眼。借助于多媒體的幫助,讓學生對繪畫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豐富了繪畫想象。
3.在實踐中深化審美感受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要因為課堂時間限制了學生鑒賞作品的熱情,要把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參與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養成鑒賞的習慣,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如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國畫元素,對中國畫的風采進行品鑒。另外,當學生品鑒和學習大量的名家畫作之后,可鼓勵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創作,提出創作要求,除了要借鑒他人的一些經驗,還要在作品中融進自己的想法。在完成創作之后,教師要進行鑒賞的總結,以此強化學生對優秀作品的感受以及理解。在課堂即將結束的時候,讓學生展示自己所創作的作品,教師進行賞識性評價,鼓勵學生之間相互點評,提出建議,不斷改進。
總之,在國畫鑒賞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精心的課堂導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養成鑒賞習慣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國畫鑒賞能力,不斷提高審美水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提高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斐然,張寧.中國畫在小學美術課堂的魅力初探[J].藝術科技,2016, (04).
[2]鄭文,張曉曉.高等師范教育的中國畫教學問題及對策[J].美育學刊,2013,(01).
[3]錢初熹,李文卓.中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5,(03).
[4]黃永龍.小學生準備美術工具和材料的自覺性培養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01).
[5]王輝陽.中學美術鑒賞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7).
[6]周霞.淺析在美術鑒賞教學中如何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J].考試與評價,2015,(09).
[7]陳娜.圖像學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解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
[8]馬鄭國.反思美術鑒賞教學,分析高一學生心理特點[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