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玲
[摘要]高效的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達成教學目標,又能讓學生多學,這是廣大語文教師一直在探究的問題。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把握好課堂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保障。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藝術,通過設置恰當的練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興趣;教學效率;教學藝術;練習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程度不同地陷入了學生學習耗時最多,學得最累卻收獲不大;教師教語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卻事倍功半的困境。由此看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增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仍是語文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不妨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能使一個手腳不停的孩子變得安分守己,沉浸于追求知識的樂趣之中;興趣能使一個人非常專注,在自己迷戀的世界中孜孜不倦地追求。”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積極探索、敏銳觀察、牢固記憶;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思維迅速運轉,積極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努力改進學習方法,獲得創造性的成果;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豐富的想象、聯想,有真切的情感體驗,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因此,激發興趣是認知發展的需要。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記憶力都會處在最佳狀態,學習效率自然也高得多。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
1.生動有趣并與實際相聯系的教學內容
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我國古代就有“寓教于樂”的說法。語文教育包羅萬家,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增長了知識,又獲得了樂趣。因此,教學中應力求選擇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做到內容上新穎,如果能聯系其他科目的知識或生活常識,更能引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比如講《橋》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先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橋圖,讓學生口頭說明橋兩邊的兩個小拱在大拱的什么位置上。學生眾說不一,但都沒有說到點子上。這時我讓他們看課文,文中說:“大拱的兩肩上各有兩個小拱。”由此引導學生:說明文好似簡單易懂,其實要想準確簡明地說明一事一物并不那么簡單,要好好地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探求規律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開始喜歡獨立思考問題,他們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將已知的、個別的、零散的知識溝通起來,融會貫通,得出規律性的認知,會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感。因而,啟發學生思考事物間的聯系,使他們獲得規律性的認識,是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這種方法比其他方法更要有效。
二、巧妙的教學藝術
語文教學藝術是教師嫻熟地運用綜合的教學技能技巧而進行的富有審美價值的創造性教學活動。它表現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根據教學目的、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教材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一切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維活動達到最佳狀態,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1.使用幽默、直觀的語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嚴肅使人緊張,幽默令人愉快,愉快的笑會帶來松弛,從而有利于發揮大腦的潛力,使思維活躍、思路開闊,大大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幽默能夠啟迪人們思考、激發聯想、發展智力。教師積極、向上的幽默能夠創造出教學的幽默情境,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教師要注重幽默化的語言在語文課堂上的應用,以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同時,語言表述要直觀,塑造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并借助動作、圖像、影視、音響等手段,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
2.課堂教學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應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其中重要的環節是巧妙設計、精講精練。一堂課的繁與簡、難與易、枯燥與生動都由教學設計來決定,也就是說,教學設計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如在講《凡卡》一課時,我采用指導學生閱讀、討論主要節段的教學方法。我放棄了寫“鄉下生活”的那幾段,著力引導學生閱讀信中敘述“痛苦生活”的段落,討論凡卡的悲慘命運表現在那些事情上?凡卡過的是一種怎樣的生活?凡卡的結局是怎樣的?在討論的過程中穿插朗讀訓練,進行必要的點撥和歸納。經過閱讀、討論和講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對凡卡的悲慘命運產生深深的同情。這節課的成功,說明只要教師準確把握教學重點,敢于取舍,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長課文完全可以短教,在較短的時間里學生也能夠吸納課文的精華。這也是提高教學效率和重要手段之一。
3.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求知欲和思維能力,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挖掘學習的潛能。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精神,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留給學生,把溫暖送給學生,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悅的氛圍,創設活潑、輕松、有趣、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學習。要盡可能打破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講到底的狀況,多利用現代教具,如小黑板、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等,既可節約板書、有關內容簡介等課堂教學時間,又可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接受更多的信息。教材上圖文并茂的插圖是教師常忽略的地方,需要我們多加揣摩,好好利用,也不失為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時,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作用,通過生動形象的直觀感受,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效率。
三、精煉的練習
練習是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反饋。設計精煉的練習,同樣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精心設計,有所升華
有些教師認為學生多做題才能鞏固所學知識,因此對習題不加選擇,盲目地搞“題海戰術”。實際上這種做法非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往往適得其反。教師應精心設計練習,盡可能花費較少的時間獲得較高的效益。為此,必須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反復推敲、錘煉,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和學習的重難點設計練習。練習還要有較廣的覆蓋面,要使一個練習或一組練習包含更多的知識點和訓練點,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多項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和運用,從而提高練習的效率。
2.精心指導,畫龍點睛
學生做練習是一種實踐活動。沒有科學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盲目的實踐是不可能有高效率的。因此,要想實現精練,就必須對練習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掌握規律性的知識,以便再做練習時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提高練習的效率。下面是一則精練的實例:
《大雪之后》一文中有“紛紛揚揚”一詞,講課中我已經引導學生領會其意,即物體多而雜亂地落下。講解課文之后,我安排學生用“紛紛揚揚”做口頭造句練習,要求內容不同,越多越好。于是學生把“紛紛揚揚”用于形容鵝毛大雪、柳絮、桃花瓣、風中枯葉、碎紙屑、粉筆灰、雞毛、肥皂泡等物體,依次造句。我對這些造句給予肯定之后,安排學生進行總結:這些紛紛揚揚的物體的共同特點是體輕,它們落下時的狀態是飄落。這樣的課堂練習,既使學生通過語言實踐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又使他們通過總結獲得了規律性的認識,從而掌握了詞語的正確使用方法。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廣大語文教師一定會探索出更加切實可行的方法,開創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程曉霞.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J].亞太教育,2016, (20).
[2]陸培明.如何有效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J].教育學研究,2008,(05).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