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迎
摘 要:近些年,我國掀起了互聯網金融的熱潮,在互聯網金融發展方興未艾的大背景下,難免存在眾多問題,迫切需要構建一個綠色的互聯網金融生態以使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通過Logistic模型預測了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狀況,之后介紹了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從法律監管,消費者自律,打造平等金融權利等方面提出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的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生態問題;綠色生態構建;Logistic模型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預測
互聯網金融泛指一切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資金融通的行為,是一種新的參與形式,一種新的“生物圈”。尤其是云計算,大數據挖掘等技術的發展,使得互聯網金融生態有了技術支撐。為更加準確地掌握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總體趨勢,本文運用Logistic模型,據其未來發展的趨勢,采取相應措施,構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互聯網金融生態。
假設:(1)本模型使用的數據暫不考慮在互聯網金融總體交易規模占比很小的領域,如眾籌、P2P等總占比不到百分之五。以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及基金交易規模為數據采集對象。(2)占有率很小的領域短時間內不會大幅度提升占比,也不會對互聯網金融總體發展趨勢有較大影響。
由于資金總規模不可能無限增加及互聯網金融本身存在的缺點,不妨設我國互聯網金融交易規模的增長率為r,交易規模為y(萬億元),交易時間為t(年),y0為t0年的交易規模,由于資金總規模和互聯網金融本身的不足之處對交易規模會產生阻滯作用,使互聯網金融市場交易規模的增長率隨交易規模的擴大而降低,故設r=m-ny,構建模型如下:
本文選取2010年到2015年三個主要領域的交易加總數據如下表所示:
根據以上幾年的數據及模型,這種情況下m=0.7053 n=0.0022,在matlab中擬合出如下圖:
由上述擬合結果可知我國未來幾年互聯網金融的交易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但從曲線斜率來看,即市場交易規模的增長率在以后幾年會不斷下降,年份越靠后其交易規模的變化會越來越小,也就意味著此時互聯網金融的交易基本上達到了飽和的狀態。雖然互聯網金融是新興的行業,但是如果一直按照現在的狀態發展,由于資金總量、信譽、安全性等方面的因素,遲早需求會達到飽和。為了使互聯網金融可以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使其需求的增長區間延長,我們就需要人為的對這個“生物圈”進行干預,構建一個綠色的互聯網金融生態。
二、互聯網金融圈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由于其獨特地優越性,受到廣泛的關注,毋庸置疑其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對于處于萌芽期的互聯網金融,難免會由于自身的稚嫩性產生諸多的問題。
1.發展過快,監管不足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極其迅速,逐漸滲入到保險、基金、理財,支付等金融核心業務之中。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速度過快。除此之外,全行業大體上處于“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我國現有的《證券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已無法對互聯網金融實施有效的約束。
2.重視成效,輕視公平
多數互聯網金融的平臺過于重視成交量及成交額,片面的重視成效,引起惡性競爭,導致一些微小型企業無法在這個領域生存。輕視公平不僅體現在該領域的各個平臺之間,也體現在向客戶的信息披露度,有些企業對成交額虛報并制造虛假的財務報表以蒙騙消費者,盲目地追求業績,導致許多“跑路事件”的發生。
3.創新廣泛,誠信缺失
各大模式相繼產生并不斷改變自身去適應廣大群眾的需求,該行業的創新速度可以說像流星滑落一樣迅速,由此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現象,眾多非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金融進行非法集資,如P2P網貸平臺的“跑路”現象。這背后便是誠信缺失問題。
4.注重快捷,安全欠缺
互聯網金融相比于傳統金融而言,省去了一些繁瑣的程序,業務辦理的速度和傳統金融而言甚至可以說沒有可比性,尤其互聯網金融的籌資融資的速度更加是快地驚人。如余額寶到2013年底,收入高達20.14億元。高額的資金面臨的最大的危險便是安全問題,我國互聯網目前屬于新興事物,在風控機制上較為欠缺。
5.競爭激烈,人才稀缺
互聯網金融的各生態主體之間存在著激烈的同業競爭,如網上銀行,銀行電商等,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其服務基本大同小異,同質化競爭較為明顯。互聯網金融主要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等,而我國對這方面的人才比較欠缺,據統計大數據人才缺口達到150萬。
三、構建互聯網金融生態的途徑
1.立法引導,法律監管
正如《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所言:“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近些年我國互聯網金融機構呈爆發式增長,但對其進行約束的法律法規寥寥無幾。我國對《刑法》、《公司法》等部分法律條款做了修整,將這個燃起的“后來之星”囊括進去,但僅是這些遠遠不足。國家應盡快出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和風險控制體系立法,明確生態主體的義務和權利。
2.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風險意識
政府應積極開展對公眾的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的防范意識宣傳教育,拓展風險教育的渠道。平臺應該及時對信息進行披露,保證信息的完整真實性。公眾應在投入資金之前,熟知該平臺的交易規則,并對平臺的可靠性進行辨別,盡可能選擇信譽等級高的平臺進行投資。
3.打造平等權利,制定平臺規則
為使互聯網金融和諧共生,需制定平臺規則以約束各主體之間的惡性競爭。制定平臺規則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內容,平臺推出的金融產品的種類,服務的客戶范圍,平臺的開放方式及標準,平臺是否需要與其他平臺合作,與合作伙伴的分工問題等問題。作為平臺企業,應對資信審核、資金存管等方面進行規范,制定合理的平臺規則。
4.建立征信體系,重視信息安全
人背信則名不達,無論是人還是企業都是一樣。征信體系的搭建主要涉及內部征信體系和外部征信體系兩個方面。對于內部征信,應推進整個行業對征信體系進行統一標準,健全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外部征信主要是外部的征信機構對企業的借款狀況進行評級,對個人信用進行評級等,外部征信能夠有效地實施主要依托政府的政策支持,所以政府有必要扶持出大量的實力雄厚、專業的征信機構。
5.融合各行業,促其和諧共生
互聯網金融的各行業現在發展良莠不齊,存在大量不良競爭的現象。協調互聯網金融內部各行業的協調發展,處理好各生態主體之間的競爭合作關系是促其和諧共生的前提。合作是打造互聯網金融生態的根本,應積極構建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產業聯盟、戰略聯盟。比如阿里巴巴與民生銀行進行戰略合作,在直銷銀行業務,IT科技等方面取得良好地效果。
參考文獻:
[1]羅明雄,唐穎,劉勇.互聯網金融[M].中國財經經濟出版社,2013(10):3-14.
[2]海天理財.一本書讀懂互聯網金融[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3):311-317.
[3]胡世良.互聯網金融模式與創新[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5(1):267-291.
[4]潘瑞珺.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2016(6):22-29.
[5]歐陽日輝.打造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生態[J].銀行家,201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