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核心素養取決于學科教學。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內化形成的具有物理學科特點的素養。這種素養是滿足其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基本特征和關鍵能力的組成部分。這種能力是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物理
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分數看做是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標準,教學模式也以傳統的傳遞一一接受式為主,課程標準修訂提出,需要教師改變以往傳授法為主的教學模式,開發各種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教學方式,筆者通過教學實踐總結,提煉出了一點提升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主要模式為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式的教學策略,現整理如下,與各位同仁共享。
一、實施關注學生主體的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老師為中心,這種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雖然省去了很多學生探索的時間,但是也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探索學習的機會,使學生養成了不愛主動學習而依賴老師的壞毛病;制約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缺乏發散和創新;還使學生失去了很多表現、鍛煉自己的機會,不僅不利于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升;還降低了學習的效率,因為自主學習最后獲得的知識比率比傾聽老師講要多得多。因此,要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教學應注重學生的主體,只有學生才能更積極地構建知識,以便更好地獲取更多的知識和如何獲取知識。
實施關注學生主體的教學,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充當引導的作用,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學生己有知識能力基礎,關注教學規律,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參與到學習成果的交流展示中來,參與到學習的討論中來,參與到學習的探究活動中來。所以,應提倡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學習和自主探究學習。
二、實施生活化的教學
中學所有學科中物理學科是學生普遍反映比較困難的,而且學習興趣也是比較欠缺的,物理知識比較抽象,缺乏與生活的聯系,這是很重要的原因。如何加強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將有助于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時,由于學生對生活的關注,有利于學生把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視頻、圖片等手段建立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課本編排上可以增加與生活聯系的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多挖掘物理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和實驗等。
實施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盡可能地將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事物,并在設計問題時創造與生活相關的情境。盡量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設計實驗。學生要積極主動的在生活中發現與物理有關的現象,主動地將知識與科技、生活相聯系、積極參與到社會生活當中去,去獲取一些社會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三、實施學生自主的探究學習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到,人的最高級需要是自我實現。從我國核心素養框架中也可以看出,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習真正地發生,使學生形成物理觀念,發展物理科學思維,促進科學態度與責任的形成,樂于探索生活現象背后的科學規律。這種科學的學習方式將會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形成全面發展的人。
“核心素養”相對于“三維目標”最明顯的是增加了實驗探究元素。所以教師更要指導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學生會學到很多相關知識,會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科學素質。[1]
四、實施分要素分課型培養的方式
物理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物理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物理觀念可能在新課學習中遇到最多,而物理思維在規律定理學習以及習題解決時用到最多,而實驗探究在實驗課和課堂實驗中碰到最多,而科學態度與責任可能在科學家身上、實驗探究過程以及課本科學世界部分可能遇到最多,所以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和內容對這四個要素有側重點地進行培養,這樣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充分、更明確地培養。
物理學科素養的四個要素可實行逐個培養,可以根據講課的內容所涉及的學科素養進行相應培養,這樣就避免了在一節課中因為要顧及全部要素而使每一個要素都沒有得以著重培養,而且物理觀念、物理思維等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得以培養的,他們都是需要日積月累并最終形成一個總體的概念,分課型分要素培養,最終形成這四方面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曹興輝.對中學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思考叨.物理教學探討,2012, 12(30):24-25
[2]張天耀.用自主探究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養[JJ.物理教學探討2017, 08, 5: 11-18
【作者簡介:陳明強,男,遵義市第十九中學,1984年10月,貴州遵義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