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燕
【摘要】口語交際與習作指導課,都是指向表達的。教學內容決定了這一類課比閱讀教學有更多的不確定性。在課堂上,動態生成的內容更重要,一堂課的精彩與亮點,也往往是由動態生成的內容決定的。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隨時修正教學設計中的不恰當之處,從學生的發言中發現可貴的生成點,引領孩子們到達更遠的地方,這樣會有精彩的生成,會有更美麗的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習作指導;表達;課堂生成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要上好任何一堂課,精心設計是極其重要的,但我們更應該重視的是課堂內的動態生成。相對閱讀教學,口語交際和習作指導課,生成的東西更加重要,因為指導學生說和寫,必須在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下進行指導,才是切實有效的。
下面,筆者結合具體的課例,淺談一下口語交際與習作指導課中“生成”的策略。
一、口語交際課中,教師要保有足夠的敏銳,抓住學生出現的個性化錯誤信息,發現并彌補自己在設計時沒有關注到的問題
口語交際課和閱讀課一樣,需要精心設計,但是課上碰到的不確定性比閱讀課中碰到的會更多,無論多么精心的設計,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在面對具體的學生不同的學情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老師如果保有足夠的敏銳感覺,抓住學生出現的一些信息,發現并彌補自己在設計時沒有關注到的問題,就會有精彩的生成。
我們來看一節課,二年級的口語交際——《奇妙的動物世界》,里面有這樣一個環節:
師:現在請哪個小動物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樣子?
生1(帶著老虎頭飾):大家好,我是小老虎,我的羽毛黃黃的……
(師適時指導更正為“毛”或“皮毛”)
生1(繼續):我的爪子尖尖的,非常有力氣。我的牙齒尖尖的,很鋒利。我的腰很粗……
師:還有其他的小老虎幫助補充一下你們的特征嗎?
生2(帶著老虎頭飾):我的頭上有一個“王”字。
師:兩只小老虎商量一下,應該先說什么,再說什么,最后說什么才能讓大家更好地認識你們呢?
在老師的指導下,兩個孩子合作,從整體到局部,從頭到爪 子,清楚地介紹了老虎的樣子。
這個環節中,老師的指導就是一個精彩的動態生成,因為從設計來看,老師只打算指導學生抓住特征來介紹外形,但老師敏銳地覺察到了學生的問題,就是抓住了特征,但順序混亂,于是相機進行了指導。這樣的生成多么精彩!
二、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切實保證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課堂生成才能真正達成
學生不一樣,水平參差,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表現,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現有的能力及學習困難做出評估,靈活應對,加以指導,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達成教學目標。
我們來看一個六年級的口語交際課例《學會生存》,老師的設計不錯,讓學生圍繞“學會生存”,采用“問題—思考—分享”的方式進行交流。在學生充分進行小組交流之后,老師請了一個小組,匯報他們提出的問題及討論的結果。這個小組的發言最明顯的長處是聲音洪亮,落落大方,信息豐富。但老師很著急,牽著學生趕緊歸納出“舉出事例、思路清晰,表達有條理”等表達技巧。實際上,在下面聽的學生并沒有聽出這一小組的發言有條理,發言的學生也確實沒有做到。教師的教學流程完成了,但學生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如果老師能從學生的發言中捕捉他們的長處和缺陷,指導他們整理思路,分點說明,有條理地說。這樣,才能真正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
同樣的,在另一節五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學會勸說》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老師設置了一個情境,讓學生勸說爺爺不要抽煙,三五個同學發言后,歸納勸說的技巧。學生的發言中做到了“以理服人”,聽的同學也只聽出了“以理服人”,但老師就生硬地扯到了“以情動人”上。這一個環節中,發言的學生還沒有做到“以情動人”,老師如果示范一下,引導學生去體會并練習,才能切實達成教學目標。照著教學設計板書了這幾個字,是沒有什么效果的。
三、抓住學生發言的亮點進行指點,帶著學生從最近的地方出發,到達盡可能遠的地方,會有精彩的課堂生成
來看五年級的習作指導課《用歇后語編故事》,教師以“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為例,指引學生在理解歇后語意思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編出的故事要完整并且有意思。學生很快就編出了自己的故事并上臺表演,故事完整。在學生評價時,有一個學生說:“黃鼠狼的語言不夠親切,不具備很大的迷惑性,但雞一下就開門了,好像雞很笨一樣?!崩蠋熣f:“你覺得他們編的故事還是不夠有意思,對吧?”但是老師到這里就停了,沒有再就學生提出的這一評價意見進行指導了。
實際上,這個學生的評價可以成為一個美麗的生成契機。老師或許只要問一句:“那你給他們的建議是什么呢?”驚喜可能就在拐彎處等著了。也許學生會說,“不要一下就給黃鼠狼開門,可以讓黃鼠狼多想幾個辦法,增加一點波折。”這樣的話,老師適時指導學生,要讓故事變得有意思,就得有曲折的情節,“文似看山不喜平”。
“有意思”是老師的一個要求,也是老師希望學生編的故事能達到的程度。在大多數的孩子都能將故事寫生動的情況下,老師要是能抓住生成的契機,有效指導學生注意情節的曲折性,那么學生編的故事就一定能“更有意思”了。
綜合以上課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表達課上,生成的內容非常重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隨時修正教學設計中的不恰當之處,從學生的發言中發現可貴的生成點,引領孩子們到達更遠的地方,這樣會有精彩的生成,會有更美麗的課堂!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