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與全面推廣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同仁應當想方設法地優(yōu)化教學方法,激活他們與生俱來的語文天賦,從而不斷提升學業(yè)水平。
【關鍵詞】多元情境;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如何創(chuàng)設適合小學生實際并且同時適合教學需要的教學情境,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已經(jīng)成為我們小學教師共同探討的焦點。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別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來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的方法。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同仁應該善于利用通過感官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可以體會到感同身受的體驗。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如何創(chuàng)設感官情境。
一、通過感官情境、具體的畫面展示情境,讓語文具象化
圖片是引導學生產(chǎn)生視覺直觀感覺的最主要手段,課前運用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上運用圖片,緩解學生疲勞;課后運用圖片,記憶力更加深刻。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他們想象力豐富,對直觀形象的畫面更容易接受。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重現(xiàn)課文的情境,也就是通過一種學生喜歡的方式重現(xiàn)課文,這樣既契合了學生心理,使他們易于理解,樂于接受,又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輕易忘記。
就如我們在《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課文中對鄧小平爺爺?shù)囊羧菪γ裁鑼懙蒙鷦有蜗螅呛芏鄬W生想象力不夠,很難理解課文中所描繪的畫面。所以我為同學們準備了鄧小平爺爺?shù)臉藴收掌?,還搜集了“香港回歸”小型張供學生觀摩。在課文學習結束后,我還開展了討論鄧小平爺爺?shù)男〗M互動活動,讓他們自由結組,學生爭先恐后發(fā)言,把自己想說的說給同學聽,將鄧小平爺爺慈祥的面容牢牢記在心底。
二、優(yōu)美的音樂烘托情境
音樂可以用來表達人的豐富情感,可以用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這一點上,音樂和語文極其相似。同時,音樂是跳躍性的,能夠抓住關鍵結點與語文課文學習進行良性的互動。而且把音樂運用到語文課堂中,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用恰當?shù)穆曇魡酒饘W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與老師產(chǎn)生共鳴,從而更好地互動交流。學生在優(yōu)美的背景音樂中,飽受文學知識的熏陶,他們的道德品質也獲得了有效的發(fā)展。
在《春曉》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播放了輕松愉快的鋼琴曲,學生跟著節(jié)拍朗讀課文,效果十分令人滿意。在進行《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我為學生播放的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樂曲悠揚婉轉,好像行進在彎彎曲曲的鄉(xiāng)間小路上,學生很快就融入了課堂氛圍當中。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課時,我在導入時播放了音樂《小小竹排江中游》,既引導學生產(chǎn)生入情入畫的審美感情,還可以根據(jù)這首歌曲進行提問:為什么說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我則告訴同學們,在萬惡的舊社會中國人民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產(chǎn)階級壓迫得喘不過氣來。自從毛主席帶領共產(chǎn)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高舉革命的紅旗推翻了三座大山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的氛圍,理解了為什么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能夠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解放全中國的偉業(yè)。這些音樂都極大地渲染了課堂氣氛,烘托了課文內在的情感。使我們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愉悅和快樂,使他們能夠將知識化為跳躍的音符,牢牢地烙印在腦海之中。
三、精彩的表演體驗情境
表演閱讀教學課型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課型,其過程能夠帶給孩子們足夠的快樂,讓學生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認識課文,并通過表演獲得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學會與他人合作。我們在教學中為學生配備了相應的表演道具,使學生利用道具化妝表演,完善了表演學習的情境。
就如我們在《小熊住山洞》一課的表演學習中,我們先用課桌進行布景,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山洞”。之后扮演小熊的同學穿著小熊模樣的衣服與熊爸爸、熊媽媽一起登場。之后“熊爸爸”對小熊說:“我們去砍些樹,造一間木頭房子住?!薄靶⌒堋本秃汀靶馨职帧币黄鹉弥堊龅母尤ビ靡巫哟罱ǖ摹吧帧崩锪?。之后報幕的同學說:“春天,他們走進森林。樹上長滿了綠葉,小熊舍不得砍。”到了最后“小熊”一家還是住在山洞中。之后其他同學扮演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小象、小牛、小羊、小猴子等等。他們?yōu)榱烁兄x“小熊”一家,紛紛拿出鮮花作為禮物送給“小熊”。
這次表演過后,我為學生總結了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并表揚了扮演小熊一家和其他各種小動物的同學。同學們聽到表揚可開心了,紛紛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經(jīng)過了此次表演教學,同學們在實踐中感悟到了課文的魅力,加深了對知識的掌握。
四、組織學生進行朗誦,創(chuàng)設文化意境
朗誦是人類將心靈之中的激情投入到朗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我國自古以來的“訓蒙”教育,就極為重視用朗誦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文化意境。學生清早來到校園,打開那豐富多彩的課本,盡情陶醉在瑯瑯的讀書聲中,是對他們心靈的一種沁潤。組織學生朗誦可以由一名學生面對全班進行朗誦,展示自己的才華;也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齊聲朗誦,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主義意識。此外,朗誦還對于學生發(fā)展心肺功能有顯著的助益,和對學生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有很大幫助,最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
例如我們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的朗誦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把課文中每句的最后那個字翻譯成拼音,以體會課文的韻律。之后進行分段落朗誦,由一名同學朗誦“下雪啦,下雪啦!”之后第二名同學接著朗誦:“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逼渌瑢W分別依次朗誦課文后續(xù)的句子,他們彼此間互相配合營造出了課文中歡快的意境。學生在朗誦過程中,不時鼓舞雀躍,那是感受到了課文中優(yōu)美的文字力量所導致的。我們的學生在朗誦中收獲了友誼,收獲了快樂,學會了與他人合作,鍛煉了體能??梢哉f,組織學生朗誦為班級同學們創(chuàng)設了高雅的情境,使同學在朗誦中陶醉,在朗誦中獲得自我的提升。
五、組織學生互動討論,創(chuàng)設學習研究情境
自從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參與互動式學習逐漸在基礎教育的各學段中得到了推廣和應用。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學中,利用參與互動式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研究情境,使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交流彼此的思想,看到同學的優(yōu)點,找出自身的不足,增進同學間的友誼。這種學習情境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上了對語文課程的學習以及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我們的學生表示,在互動討論過程中他們能夠像玩游戲一樣與小朋友真誠交流溝通,可以收獲到學習的快樂。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就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開始有的同學認為,花生被其他小動物拿走了,所以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我找到曾經(jīng)有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驗的歡歡,讓歡歡給大家解釋為什么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歡歡說:“我在姥姥家的時候,看到過花生?;ㄉ墓邮情L在地底下的,所以小松鼠沒有找到花生?!逼渌耐瑢W聽了之后都感到很神奇,認為歡歡是個知識豐富而又聰明的孩子。接著我又站在科學的角度為同學們介紹了花生的相關知識,使同學們通過學習研究課文,獲得了知識視野的拓展。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我們應該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事物,通過更好地研究教材,創(chuàng)新出更易于孩子們理解和學習的方法,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當然創(chuàng)設情境應該符合實際,盡可能多地變換方式,讓孩子們開闊視野,讓教學任務不知不覺地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組.小學語文教學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家清.原理、方法與案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編輯:張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