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圣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各種新興的教學理念應運而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擴散學生思維成了語文教學理論與實踐中比較受關注的熱點。為推廣運用該種新教學理念,改善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本文以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教學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當前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了提高語文作文寫作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擴散思維;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不管是從分數還是應用上都占據了很大的比重。但是,目前在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中發現,由于小學生自身思維方面存在問題,閱讀和接觸到的作文素材有限,在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往往很難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語文教學中必須注重擴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加閱讀量,不斷創作出更多的優秀文章。
一、我國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改要求,學生作文應該是表達清晰,根據日常生活,進行通順的寫作。但是,實際情況是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文是一種負擔,每一次的寫作都是憑空想象,難以下手,為了交卷只能胡編亂造了。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作文寫作課也讓他們頭疼。課堂上,講解立意、選材以及構思,但是幾乎沒有什么效果,學生的作文依然類似八股文,小學生的作文寫作已經是小學教育的一大難題。
影響小學生作文寫作的原因主要在內外兩個層面,分別是學生自身素質和老師的指導意見,以及小學班級管理和學習氛圍。目前,小學生的作文教學的困境就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內外因的關系。其實,作文素材一直來源于生活,要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必須堅持作文教學與擴散學生思維相結合,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綜合實踐
活動。
二、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教師方面
現在教學之中依然存在很多弊端,在現在應試教育之下,教師對學生的教學過于單一枯燥,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因此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非常枯燥而千篇一律,所有學生的文章都按照固定格式,然后運用到自身的寫作實際中。其實借鑒是可行的,但是這樣生搬硬套的方式會限制學生的想象力,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擴散思維,抑制了學生興趣和發展。最后,任何創作都離不開生活,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的同時忽視了學生思維對創作產生的重要作用,學生的創作多數是在封閉的教室里面完成的,因此,容易讓學生在寫作時出現一種文筆枯竭、心中無情、興趣索然的現象。因此,教師不能只重口頭說明個性化作文的重要性,還要從行動上真正做出轉變。
(二)學生方面
小學生還處于成長階段,身心發育都還不健全,因此常常在學習中無法準確理解文章內涵,對作文的某些理解存在偏差。首先,小學生還處于身心發展不平衡狀態,對作文的理解存在偏差;其次是教師的引導方式存在不恰當的地方,模式化的引導方式還存在于教師和學生的腦海中,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創作,有一種應付作業的心態,而且當前信息網絡的發達,使得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了,學生甚至從網絡上抄襲作文,這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三、擴散思維,提高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寫作質量
(一)增加閱讀課,打好學生寫作的基礎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知識儲備,學生很難在寫作中有何建樹,因此從根源上應該讓學生增加閱讀量,而不僅僅是掌握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離開閱讀寫作教學會變得空洞、沒有說服力。為了增加學生閱讀量,提高寫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寫作基礎,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增加課外閱讀量,比如開展讀書會,每周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再在下一周分享自己的閱讀書目,不僅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并在交流和分享中增加學生對書目的理解,加強記憶,活學活用,長此以往地督促學生閱讀,提高了閱讀的效果。讓學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閱讀課快結束的時候點學生做閱讀匯報,讓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這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總的來說,閱讀課的開展會減少其他課程的時間,但是它能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刺激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般情況下,學生總是喜歡寫他們感興趣的事情,在寫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的時候他們才會有話可說,對于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感觸才會比較深。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老師要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從根源上必須提高學生對語文寫作的興趣。所以,語文老師可以在平時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口語表達,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大聲說、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語文教學必須堅持聽、說、讀、寫相結合,開展綜合性的教學活動。不少學校會偶爾開展小記者活動,可以利用這樣的活動讓學生采訪自己的父母,讓學生關注父母的身體以及各項素質的變化。也可以進行故事會等活動,讓學生站在講臺上講故事;組織辯論賽對于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也很有幫助。總之,寫作作為一種書面表達方式,通過對學生口語表達的重視,能夠極大調動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顯著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三)重視學生的合作,這有利于學生體驗的積累
寫作是一種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一定程度上勝于口頭表達,寫作可以顯得更加精美別致,悠遠回腸。語文老師的作文教學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方式,將寫作應用在學生實際生活當中,充分調動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積極性,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能夠通過互通書信的形式促進學生交流,增進師生友誼,對學生健康人格的養成和溝通能力的提高有著巨大的幫助,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合作教學,能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解決問題,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舉個例子,開展綜合性教學,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進行描寫。將全班分為幾組,分別研究家鄉歷史、飲食、旅游等。讓學生自己選擇寫作方向,自己推選負責人,課后尋找資料并進行匯報整合。在這樣的綜合性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體驗,他們將自己獲得的資料進行共享,并分享自己的感受,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的寫作。
(四)寫作素材的積累離不開與自然社會的接觸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一方面,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能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另一方面對身邊事情的關注能陶冶情操。學生的觀察再加上社會實踐活動,學生的見聞會很鮮活明亮。汪潮教授《語文之道——“素課”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指出,“素課”是一種本色的語文課,這種語文課突出了語文素養的培養,注重生本,向往自然,去繁瑣,走簡約之路,故這種課程可能沒有懸念叢生。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減少學生的課程壓力,降低強制性寫作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舉個例子,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生機勃勃,它能帶給學生快樂、享受與啟迪。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帶學生去野外(出于安全考慮,可以是公園)踏青,讓學生接觸大自然。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生情不自禁想要表達自己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震撼和愉悅。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歷,會寫出不一樣的作文。開放式的作文教學,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下寫作,這樣的寫作才有意義、才顯得真實。
(五)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修改的優先權屬于作者本人”,這是葉圣陶先生對自己作品修改的寶貴意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也應該首先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印象,而且促進了學生思考,拓展了學生思維。現實中,學生寫、老師改已經成為套路。老師修改確實比較辛苦,不考慮學生的寫作質量,全班的人數擺在那里,老師每一次都要批改全班學生的作文。老師改得累,可是學生并沒有領情,因為他不懂老師的意思,一般情況就是看看老師的評分,一篇作文就這樣結束了,學生的寫作水平依然原地踏步。針對這個現狀,教師應該做出改變,不應該承擔太多的修改責任,讓學生自己不斷思索不斷修改,去創造自己的文章,而不是依靠教師,甚至于教師可以通過組建小組,讓同學們互評,既減少了教師工作量,也能讓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四、結語
作文寫作不管從分數還是從教學比重來看,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古時候的科舉考試,以文辭詩賦論高低,可見寫作在我國文化中占據著怎么不可替代的位置。現代語文寫作教學中依然存在很多弊端,教師必須拓展思維,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邵紅.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7(7).
[2]付靜.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6(10).
[3]陳惠萍.展開思維的翅膀——小學語文看圖作文教學反思[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5).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