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天喜 閆雙林
【摘要】語文學科蘊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與品社學科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和融通性,來自語文學科的營養有助于品社教學,主題相同的品社內容又是語文主題閱讀的補充與延展。語文和品社課對學生的思想熏陶又可以在班會課上得到及時、全面的落實和反饋。因此,將這三門主題接近、價值取向統一的學科進行有效整合,使課程資源優勢互補,達到豐富教學資源、節約教學時間的目的,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思考;課程;逐步整合;閱讀與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語文閱讀與《品社》《品生》課程整合是個必然趨勢。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品社》中同主題的內容,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完美結合,達到既“教好書”又“育好人”的目的,是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一線長期實踐并深入思考解決的重大課題。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從以下三方面來談我在課程資源整合中的認識和思考。
一、立足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深挖《品社》教育資源
在小學《語文》和《品社》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多樣化的教育資源,教師要根據教材難點,立足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一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并借助假設聯想、角色互換、快樂體驗等,有效整合《語文》與《品社》兩大學科內容,達到情動欲行目的,提升語文教學價值。
例如在五年級的第二學期,《語文》教材的第二單元主題“多彩童年”,《品社》教材中的“成長的快樂與煩惱”。教學時,將《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語文)與《嘗嘗苦滋味》(品社)進行整合。《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記敘了作者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的教誨使他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后走出困境取得成功。將“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中的《嘗嘗苦滋味》的內容整合在這一課后面,使學生明白: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要以陽光的心態對待挫敗和失敗,甚至是逆境。這樣從主題閱讀感悟中,提高了小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結合小學生認知的特點,逐步滲透《品社》教育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在語文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是不容置疑的,高效完成《品社》教學也是義不容辭的。
(一)主題滲透,規范行為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一貫堅持緊扣教材,進行課程整合,以共性的單元主題為主線,將同主題且內容一致或接近的《品社》內容融入語文主題單元,作為語文教材的補充和延展。在執教五年級上冊語文“生活中的啟示”這一單元主題中的《釣魚的啟示》時,就有效整合《品社》五年級上冊“讓誠信伴隨我”主題的《誠信是金》《社會呼喚誠信》展開教學,并拓展鏈接《尊嚴》《萬年牢》等海量·同主題閱讀,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規范自己行為,使學生懂得誠信對一個人、對一個社會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做講誠信的人。
(二)情感滲透,言傳身教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定要以愛育愛,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例如把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人間真情”(語文)與“關心你,愛護他”(品社)的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在情感態度上都提倡頌揚人間真情。將《品社》中的《我的鄰里鄉情》作為四年級上冊語文《搭石》的鏈接內容,將《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作為《給予是快樂的》(語上)的拓展內容,剩余一課《讓爺爺奶奶高興》放在與語文課同行的班會課上進行。這樣整合安排教學,就會使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人與人相互關愛,讓學生進入文明社會的入場券,即:關愛、理解、責任感。
三、圍繞社會生活實踐活動 無縫對接語文與品社教學
(一)貼近學生生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興趣時,才會有飽滿情緒,有強烈求知欲望,才會自發地調動全部感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例: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成長的故事”。課前,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收集資料:(1)詢問爸媽你家每天總開銷是多錢?(2)你家每周開支最多的一項是?共花費多少元?(3)將自己家每天每項開支,分類繪制條形統計表。顯然,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課內,我有機整合《品社》四年級上冊“花錢的學問”中的《錢應該怎樣花》《做個聰明的消費者》同主題內容,這樣一來,我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津津樂道,不亦樂乎。
(二)聯系生活中的小事
凡事都應該從小事做起,一件小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在一次語文課上,我讓學生說一說平凡事物中的“美”,我們班的學生課堂上高談論闊,在實際生活中卻毫無行動,說歸說,做歸做,言行不一致。原因何在?其實教育者只追求結果,對學生期望過高,認為這些道理學生都應該懂,他們自然不會犯這些低級錯誤。而事實卻相反,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注意安全,注意環保,可還是一些學生仍然會去做危險的游戲或活動,仍有學生亂丟紙屑、果皮……
總之,閱讀與生活從表面上看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實它與其他學科是有聯系的,與社會生活更是緊密聯系。小學階段,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通過多渠道、多方法調動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的眼界,更要將主題接近、價值取向統一的《語文》《品社》學科進行巧妙、有效整合,使課程資源優勢互補,達到豐富教學資源、節約教學時間的目的,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附 注
本文系2017年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隴原名師”專項課題“編寫《靜待花開·小學語文同步主題讀寫》系列讀本的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7]MSZX025。
作者簡介:段天喜,女, 1967年生,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人,高級教師,主要研究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