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琴
摘 要:繪畫教學是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在繪畫教學中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發現并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小組學習,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可以引導幼兒相互品鑒作品,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懂得謙讓包容。這些教學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繪畫教學;親社會能力;幼兒教育;觀察;小組合作;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1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3-0042-01
幼兒親社會行為表現為愿意親近社會,愿意熱愛生活,愿意信任他人,懂得相互合作,懂得謙讓他人,懂得包容他人,懂得幫助他人等。在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幼兒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提高幼兒親社會能力,可以幫助幼兒克服心理障礙,更好地接觸社會,處理好與其他同學的關系,健康快樂地成長。本文對加強繪畫教學,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進行研究。
一、學會觀察,分享美好發現
繪畫是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繪畫時要認真觀察和想象,而觀察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接觸社會,親近社會。因此,在具體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讓幼兒去發現身邊美好的事物,并將美好的事物畫下來,分享給其他同學,從而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例如,在國慶節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到郊區進行寫生。幼兒的繪畫功力有限,因此,教師不必要求他們的作品多么唯美,只要能把自己心中的大自然畫在紙上就行。幼兒完成繪畫之后,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向自己周邊的伙伴講解自己作品所包含的含義。有個幼兒的畫中有蝴蝶在飛舞,那個幼兒是這樣向伙伴解釋的:我很喜歡春天,因為春天代表新生,所有生命都在這一時期煥發生機。因此,即使身處秋天,但他還是畫下了春天的景象。幼兒主動地向伙伴介紹自己畫中的景象,傾聽的孩子也時不時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便不知不覺得到培養。
在實際繪畫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去觀察社會,可以培養幼兒發現美的能力,可以給幼兒提供親近社會的機會。同時,讓幼兒將發現的美好事物通過繪畫的形式分享給其他同學,也是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小組學習,倡導相互合作
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合作,幼兒不僅可以激活自己的靈感,還可以學會與別人和睦相處。因此,在實際繪畫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幼兒創造在小組內或小組之間相互學習、互相合作的機會,借此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升他們的親社會行為能力。例如,在繪畫課上,教師可以讓幼兒以“拼圖”的形式進行中國地圖的繪畫。我國地大物博,相應的地圖也很大。如果讓幼兒一個人獨自完成地圖的繪畫工作,那么巨大的工作量會讓他們對繪畫作業望而生畏,很有可能打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但是,如果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地圖的繪畫,那么就會大大降低每個幼兒的工作量,從而讓他們高效地完成繪畫作業。幼兒完成自己的繪畫任務之后還要共同進行拼圖,如果有一個幼兒的任務出現差錯,那么地圖就不能拼接完整,這個繪畫作業極大地考驗了幼兒的合作能力。
教師讓幼兒在小組內或小組之間相互學習、互相合作,可以有效地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給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機會,可以有效改善幼兒之間的關系,增進幼兒之間的感情。
三、相互品鑒,懂得謙讓包容
隨便走進一個幼兒園,走進一個教室,教師都可以看到到處貼滿幼兒各式各樣的繪畫作品。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和幼兒早已司空見慣,因此這些作品幾乎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幼兒完成繪畫作品之后,帶領幼兒對其他同學的作品進行品鑒,讓幼兒學會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的優點,包容其他同學作品的缺點,從而教育幼兒學會謙讓和包容。例如,在國慶節寫生完畢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班上舉辦名為“自然風光”的繪畫展,讓幼兒自由欣賞每個同學的繪畫作品。每個幼兒的繪畫作品都不相同,有的幼兒畫下當時的景象,有的幼兒畫下自己腦海中的景象,還有的幼兒則畫下自己暢想的未來自然景觀。雖然畫中的景象不盡相同,但這并沒有影響幼兒們的相互鑒賞。對于好的作品,幼兒會向畫的主人虛心請教;對于有缺憾的作品,幼兒也沒有指指點點,而是考慮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缺點。繪畫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再次畫出自己心中的風景。幼兒完成繪畫創作之后,教師發現這次的作品較上一次有了較大的進步。
帶領幼兒們互相品鑒作品時,教師要讓幼兒發現其他同學的作品的閃光點,虛心地學習別人的長處。同時,對于其他同學作品的不足之處,教師也要告訴幼兒懂得包容,從而有效地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繪畫教學是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可以在繪畫課程教學中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發現并分享美好事物;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小組學習,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可以引導幼兒相互品鑒作品,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懂得謙讓包容。這些教學方法,都可以很好地培養幼兒的親社會行為能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陸玲.重視家庭環境與同伴關系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探究[J].成才之路,2017(06).
[2]郭俊清.幼兒親社會“言行不一”的原因分析[J].教育導刊,2000(06).
[3]田素娥,匡明霞.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