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華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應用,信息技術也被納入了課程教育中來。隨著教育課程的改革,信息技術的課程價值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信息技術價值,但是在研究信息技術課程價值時,關注點僅僅局限于研究信息技術價值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應當結合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如何實現來確定信息技術的價值,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信息技術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課程價值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信息技術教育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也進入一個發展瓶頸期。首先,傳統叫教育模式下的信息技術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價值導向問題,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技術優先”的教學模式,因而導致了在信息技術教育價值上的嚴重失衡,社會價值遠遠大于個人價值,這也不禁讓人們思考:為什么要學習信息技術?基于信息技術教育的現狀,筆者對于信息技術課程價值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從信息技術課程價值本體出發,深度分析信息技術價值內容,并將其價值得以實現。
一、新時代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的意義
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研究,如果僅僅局限于分析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理論和基礎內容是遠遠達不到對信息技術價值的研究要求。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理論和基礎內容是一種靜態的存在,對它的研究也僅僅是靜態研究,研究手段過于單一。如果不能在靜態研究的基礎上,對信息技術課程價值予以實踐,將無法滿足信息技術課程主體的需求,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研究也沒有了現實意義。在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人作為學習的主體,不是單純的認識價值,了解價值,而是在認識了解價值的基礎上,實現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也將會從傳統單一的靜態研究轉入靜態研究與動態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領域,并以此實現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是對傳統教育的顛覆,是讓人成為課程價值研究的主體,滿足人們對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需要。
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實現,不僅僅包括現實價值的實現,還包括潛在價值的實現。通過一系列有效的課堂實踐,讓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知識、技能被學生接受,使得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師生之間的情感得到培養,那么,這些潛在的價值(能力、情感等)被充分發掘,潛在的價值經過實踐就轉換為現實價值,從物質和精神層面實現了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從這個方面看來,信息技術課程價值,不僅局限于現實價值,還涵蓋了其潛在價值。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實現了由潛在價值向現實價值的轉變,是對信息技術價值實現的多層次發展。
二、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的困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并不能順利的得以實現。信息技術課程價值應該注重社會價值與人文價值、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并重。但是由于人們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育模式比較單一,導致了信息技術課程教育過程中,學生不能作為教學主體而存在,機械的接受老師所傳授的所謂有用的知識。這樣一來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實現存在著嚴重失衡,社科價值壓倒個人價值,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自身的能力得不到發展,健康的學習態度難以養成,不僅不利于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還進一步影響了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實現。
在實際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過于注重教學效果,從而形成了信息技術課堂上“技術高于一切”的奇怪現象。在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的過程總,存在著過度癡迷技術的問題,也就是我們所提到的“技術高于一切”。
傳統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追求“技術至上,實用至上”,這種認知在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過程中對價值主體的忽視。人作為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被本末倒置,使得人們在技術訓練中迷失方向。在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地強調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訓練,忽視人作為行動主體的主導地位,學生也漸漸成為技術實踐的對象,教育也淪為一種手段,信息技術教育也就成為了一種信息技術培訓。
三、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
1、為了打破“技術高于一切”的現狀,摒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單一,過于注重教學效果的模式,我們需要構建合理的機制來保證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實現。通過構建合理的機制,促進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得以實現。
從價值導向層面出發,深度剖析價值平衡,通過對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這兩個方面的平衡,實現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的實現。
長時間里,信息技術課程都存在著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之爭。信息技術課程的社會價值體現在信息技術課程在社會大環境下對經濟、政治、人文等纏身的巨大影響;信息技術的個人價值體現在信息技術課程對個人的作用。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課來說,如何實現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平衡發展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在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價值實現的過程中,對主體和客體的各方面調控,使主體和客體趨于和諧,也就是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趨于和諧,只有將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趨于和諧,才能夠真正實現信息技術地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平衡,實現其價值。
除了對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平衡以外,還應注重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的平衡,現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存在著嚴重失衡,科學價值占據了主導地位,“技術高于一切”的刻板偏見導致了信息教育過程中,科學價值一家獨大,信息技術教育缺乏人文精神內涵,使得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總提出諸多質疑。其實,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摒棄“技術高于一切”的刻板偏見,確定信息技術課程的主體需要,在實現科學價值的過程中,賦予其人文內涵,加大人文價值的比重,讓學生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領悟人文精神,在人文教育中加入科學理性,實現兩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發展,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在宏觀層面的實現。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課程價值的實現,直接影響信息技術學科的發展。在信息技術課程教育過程中,教學活動每個階段的參與者都應認識其重要性,充分發揮其作用,努力實現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促進信息技術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向永,董玉琦.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的困境與機制[J].電化教育研究,2012,01:85-89.
[2]朱彩蘭.基于學科思想的信息技術課程價值實現過程分析[J].基礎教育,2016,04:90-96.
[3]伍鵬.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現狀研究[J].學周刊,2016,16:97-98.